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尊重家长是做好家校工作的前提
□段建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别人尊重的渴求,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的前提。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只有做到真正尊重家长,才能得到家长的尊重,使他们理解、配合学校的工作。
  尊重家长的时间支配权
  现在年轻的家长一般工作都比较忙碌,为了参加学校的活动,大多需要向领导请假,如果学校组织活动过于频繁,难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因此,有时家长“不支持”也就情有可原。对此,我们应予以理解,在组织活动时,不能要求家长必须到场。同时,我们还应考虑每次活动的实效性。可以通过事先调查,了解家长在时间方面的具体情况,安排有针对性的活动。这么做以后,活动的形式多了,有集体的、个别的,家长有了自主支配时间的权利,参与学校活动的态度积极了,自然也就不再有什么怨言了。
   尊重家长的知情权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我们来说极其平常,但却是家长最为牵挂的:孩子上课认真吗,学习成绩好吗,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往往教师与家长交流的一分钟、一句话,就可以解除家长的烦忧。在电话中我和家长说孩子的表现,如果表现好说一句话就可以了,如果有些问题,就请家长来校单独谈。这样,家长觉得老师尊重了孩子,也尊重了自己。
  尊重家长的隐私权
  家长的隐私有多种,只要不影响孩子的发展,我们做教师的就不必过多地触及,以免引起家长的反感。如果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也应先介绍孩子的表现,和家长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后,再具体商谈。如我们班小青同学,老师说的话她总是听不进去,经常走神,而且很孤僻,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和她妈妈沟通时,她妈妈主动提起与孩子的父亲离婚了,并说:“孩子经常问起,别的孩子都能和爸爸妈妈共同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里,为什么我没有,而且总是向妈妈要爸爸。”对此,她妈妈也很矛盾和不知所措。于是,我跟家长建议:尽管大人离婚了,但要让孩子和爸爸多接触,增进感情,享受父爱,或者与其父亲沟通,可以偶尔来学校看看孩子和孩子多接触,同时,我找来有关单亲家庭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资料给她妈妈做参考。当家长了解到我们的出发点是为孩子着想之后,会愉快地与我们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