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三个课堂”赋能成长 守正创新谱新篇
□田延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赋予了学校和教师新的使命,我们重新审视当前“课堂革命”的深度和力度,以“大教育理念”为主导,突破学科思维,紧扣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养成,深耕“三个课堂”,构建“一体双翼三驱动”育人模式,在传承和创新中激发学校教育活力。
  五大举措做实“第一课堂”,“以学定教”提升教学质量
  配强师资“为抓手”,引领与提升同在。学校以“两横五纵研修体系”为载体,以“一师一品”为培养目标,围绕“名师工作室建设”和“课题专项研究”两条横向主线,以“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成长工程为运作策略,着力锻造“德正名清、学高业精”的教师队伍。
  扎实研修“明主题”,思考与行动共存。学校以“让学习在‘好课堂’中真实发生”为切入点,有序开展各项专题研修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持续助力。学校通过“青蓝拜师”“课程建设”“领衔研修”“科研创新”“教学主张”五纲并举,搭建“手骨头引路课”“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校级教学能手评选”成长平台,在课堂展示、研讨交流、沙龙论坛、读书感悟、主题培训活动中,激发教师潜能,帮助其站稳讲台、站好课堂、站出精彩。
  课题研究“提素养”,科研与实践并行。学校长期立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从不同观测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课例中积蕴,形成“1+6”智慧课堂、“微课+导学单”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自主课堂、“以学定教”生本课堂、“素养导向”深度课堂等教学范式,提升“第一课堂”质量。
  三方保障做活“第二课堂”,突出个性提升综合素养
  “第二课堂”是催化剂,是学生彰显个性、提升综合素养的舞台。学校充分利用功能部室、活动场所,通过校本课程实施和兴趣活动开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充满活力的“第二课堂”。
  课后服务“有温度”,责任与使命同在。随着国家“双减”及“课后服务”政策的出台,学校严格落实“5+2”要求,用好“FEIF发展课程”,通过“文学艺术、自然生活、技能创新、运动健康、学科拓展”五大类,72门课、48个社团,让学生根据喜好在“第二课堂”遇见最棒的自己。
  特色活动“有热度”,兴趣与素养共生。学校通过“两月五节”,即“魅力读书月、乐教乐学月、魔幻数学节、缤纷英语节、健康体育节、多彩艺术节、创新科技节”系列活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华,激发潜能。
  社会实践做丰“第三课堂”,知行合一健全人格养成
  “第三课堂”是实践、检验真知的课堂,更是让生命和学识共同成长的课堂。为此,我们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延伸”的“三维一体”教育网络,与陕西省军区、陕西历史博物馆、消防队、法院等部门联手共育。
  学校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发挥西安市雁塔区文化教育强区的丰富资源,以学校形象识别体系的“五色花标志”为依托,确立“五彩旅程绘魅力童年”的研学规划,即红色爱国之旅、蓝色科技之旅、绿色自然之旅、黄色文史之旅、橙色异乡之旅。学校结合学情,先后组织开展“走进历史殿堂弘扬爱国情感”“亲近野生动物学会野外生存”“继承先烈志共圆中国梦”“感受大汉文化感悟汉字魅力”等主题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