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情境创设需要注意什么
□王 瑛

  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把情境创设作为点缀,没有把学习内容和情境相结合,或是创设的情境形式化、缺乏真实性。如何创设情境,使情境发挥真正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思考。
   ▼情境可以是教材延伸
  一提到情境创设,很多教师就会马上想到离开教学内容连接到课外。这种做法并没有问题,但能否尝试一种思路,把教学内容中的情境做一个后续延伸呢?比如教材里有一篇是有关生活在城市的林先生到乡村陈小姐家生活的内容。原来很胖的林先生因为在乡村生活得有规律,吃了很多健康的食物,也做了很多农活,林先生变瘦,也变健康了。教师在阅读后的输出活动设计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林先生回到城市,请展望一下他的生活会怎样?或者给林先生建议在回到城市后如何保持健康?这就是针对教材已有情境的延伸,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
  ▼情境需要有“带入感”
  需要有“带入感”就是情境要趋于真实,要生活化。情境与学生生活有了相关性,学生才会感到亲切,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真正的学习才能发生。因为生活化的情境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真实事件或真实事件的模拟,学生从中能感受到实用的价值,因而愿意亲自参与和实践。例如在学习Amoreenjoyableschoollife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
  大情境:学生帮助校长出主意,如何使我们的学校生活更快乐。
  设置的小情境:
  假设我是校长的秘书,为校长打开校长信箱,发现了学生写的六封信。(通过对这些信的阅读引出要学的单词和词组并学习)
  阅读完这些信,作为秘书的我想着要帮校长了解更多的情况,所以在班里进行了一个调查。(引出要学的句型,学生学习并操练)
  作为秘书的我通过调查了解了一些情况,可以进一步帮校长出谋划策。让学生分成六组(食堂、校园、图书馆、俱乐部、教室、课堂)进行头脑风暴,采用chainwork的方式再讨论,再向全班作反馈。(充分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句型和词汇)
  最后把六封信和所有的建议收集起来,下课后向校长反馈,并让学生在学校教师中也进行调查,目的是使学生、教师共同为构建更愉快的校园生活出谋划策。
  ▼情境需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挑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当然也需掌握一定的度,如果太难,学生就可能会因为失败而沮丧,无益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同样,如果太容易,学生就不会去做深度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情境创设要有明确的任务,学生要有明确的角色。学生以什么角色进入情境学习活动是成败的关键。创设的情境要有开放性,过于封闭的情境容易导致语言活动机械,而开放性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反思实践能力等高阶能力。情境的创设还要充分考虑语言功能、语用能力的达成,而不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
  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又要尊重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基础、学习潜能、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创设各种各样情境,把情境设得“巧妙”,设得“有序”,这样我们的课就会精彩,也能使学生体验到“LearningEnglishcanbe fun”。
  (摘自《初中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王瑛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