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乐)近日,财政部、教育部、人社部、人民银行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更好地落实学生资助政策。
《通知》提出,要提高资助对象认定精准度。各地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和工作程序,提高认定精准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应资助。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要向特殊困难群体倾斜,各地可结合实际给予较高档次(标准)资助。各地要对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中“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家庭的学生予以关注,根据学生资助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及时纳入资助保障范围。
《通知》明确,要规范学生资助直达资金管理。各地财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学生资助直达资金分配审核流程,加强资助资金预算编制、备案、分配、拨付、使用、发放等管理,及时将相关信息导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加强日常跟踪监控和纠错纠偏,不断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为减轻学生办卡负担,提升资助资金发放效率,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可增加社会保障卡等渠道发放。各地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拨付资助资金,优化发放流程,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满足学生正常学习生活需要。
各地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技工院校信息管理系统,坚持“谁采集、谁负责;谁报送、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原则,确保学生资助基础数据真实准确、不重不漏。要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受助学生信息跨部门、跨地区、跨教育阶段的比对查重。要提高信息系统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学生资助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数据应用,确保学生资助信息等隐私敏感数据得到保护。
《通知》强调,要加强学生资助监督管理,各地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严格核查学校办学资质,规范学生学籍管理,坚决杜绝“双重学籍”、超学制年限资助等问题,加强对“一校两牌”“联合招生”“学籍异动”等情况的监管。对于挤占挪用、弄虚作假套取学生资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