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思维之花课堂绽放思维之果师生共享
——例谈“551”思维型课堂教学设计
  □谢 婷
  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教师备课的目标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建构并实施科学的学科思维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落实国家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笔者所在的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了“551”思维型教学模式的学习探索。
  “551思维型课堂”中的第一个“5”是指“五有”,即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有序、有效、有趣、有情、有用。要求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做到清晰课堂环节、引领思维节奏;设置思维动点、激发求知欲望;注重问题教学、加强思维训练;增强师生互动、提升思维品质;延展思维路径、连接现实主题。第二个“5”是指“五思”,即贯穿一堂课的五个教学环节应包括创境启思、自探静思、合作辨思、训练反思和回归拓思。要求教师注重每个课堂环节,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合作,鼓励学生思考;课堂练习,落实学生思考;回归生活,拓展学生思考。一个“1”是指一个核心,即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我以综合探究课《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谈谈对思维型课堂教学设计的两点体会。
  依据学情,巧妙构思
  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教材,更重要的是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学习该知识点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等的基础,也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一《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的综合探究课。在学习了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同学们对世界发展趋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加上平常引导学生比较关注时事政治,所以在进行构思设计时,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力和思维品质上。本节探究课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对简单问题的静思和展示,热点问题的辨思和探究,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第四单元的整体内容,使学生基础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华。
  “五思”环节,启发思维
  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以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旨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方面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锻炼和培养,共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
  在“创境启思”环节,我从2020年以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抛出本节课的探究问题,既贴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从对世界疫情的了解,到想要解决疫情这一世界性问题的思考,很快便能想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作用。
  接着,在“自探静思”环节通过将本节课基本问题还给学生,让其自主探索完成任务并在课堂展示,效果良好。不同的学生对“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为什么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问题在经过思考后给出了不同角度的答案。接着,教师通过不断启发,让学生思考并提出与主题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先后提出了十几个问题。最后,同学们选择了热度最高的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定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唯一选择吗”进行了讨论。
  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并选择的问题,因此,在“合作辨思”环节同学们讨论的氛围非常热烈,正反两方从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充分的思维碰撞与交流。在训练反思环节,通过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哲学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辩证思维的理念和思想。在最后的回归拓思环节中,教师又把当下的热点问题以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理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惑,再一次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整节课堂设计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每个环节都培养与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本节综合探究课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希望通过学生自有知识和对当下时事热点问题的理解,认真思考、大胆表达、分享观点、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表达让老师发现课堂上的生成远比教师的课前预设要更加丰富多样。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表现,让思维之花绽放课堂,让思维之果师生共享,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美好目标。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