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霞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求学生深度阅读与理解,而且也必须引导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而教师合理应用教材课文,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无形中实现了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目标。
以课文思想感情培养写作情感
针对目前小学教学中使用的语文教材,所有课文内容都凝聚了行业学者多年来的心血,每一篇课文都渗透着作者细腻的情感,学生对课文反复朗读,能够拉近自身与作者内心的距离,充分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根本上来讲,虽然作者情感具有明显抽象性,但是通过每一个字词或一句话,将鲜活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都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面对课文内容涵盖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内容,先对作者内心情感充分挖掘与分析,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作者情感世界的基础上,潜移默化促使学生思想得以净化。
比如,教师进行《海上日出》课文教学时,虽然文章内容主要围绕景色进行描写,但是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述,从中表达了作者喜爱日出景象的情感。只有作者内心喜爱,通过对日出前后景色进行观察,才能够呈现给学生最有细腻情感的文章。同时,课文以“伟大的奇观”作为描述点,更加突出了自身对日出的喜欢以及敬仰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尤其针对文章中日出前后景物转化,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在此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日出前后景色,广泛收集与之相关的图片、视频,随着朗读活动呈现在学生面前,营造真实的日出环境,在充分了解日出前后变化的基础上,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学习中,潜移默化激发学生思想情感,为今后写作做好铺垫。
连接课外阅读,拓展写作范围
小学生身心、智力等还没有发育完全,但是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求知欲,面对篇幅较少的语文课文,难以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基于此,教师在教材课文讲解时,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挑选出文体一致的课外文章,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写作储备。关键的是,作为与教材课文有着互补关系的课外文章,更能够补充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学习到的知识。因为之前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存在,导致学生课文学习欲望不断降低,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兴趣选出针对性的课外文章,能够保证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共同提高。
比如在讲解《小英雄雨来》课文中,教师可以事先搜集与小英雄相关的课外读物,该时期学生比较了解的就是动画中的人物形象,教师也可以适当下载几个,课堂中以视频形式播放,先引导学生对雨来有一个简单认知以后,带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细节。从每一段落以及每个人物的描写字词里,都能够确保学生感受到小英雄雨来的伟大形象,加深学生课文内容印象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为今后高效写作奠定良好基础,支撑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
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创新写作教学方式,发挥出课文内容价值,降低课文学习难度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拉近课内外文章之间的关系,在吸收课文内涵的同时,经过长期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