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高中语文教学情境设置探究
  郗瑛萍
  所谓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音乐、图片,通过激情语言的引导,通过角色的扮演,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教学过程。情境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标的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法,本文通过探究在导课中设置情境,在朗读中感受情境,在提问中创造情境,在板书设计中再现情境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在导课中设置情境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觉。如果创设情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刚开始上课,学生还沉浸在下课的喧闹中,若要突然集中到课堂上来就像奔腾的激流遇到了拦路的巨石,会激起反击的浪花。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堂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一开课就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如我在《卫风·氓》这首诗中是这样导入的:爱情永远是一个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同学们静静地聆听着,顿时喧闹的教室安静了,他们那一颗颗激荡的心顿时平静了,这样的导入语贴近生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正常教学作铺垫,达到了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朗读中感受情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达出来。文学作品,大多是作者用笔蘸着心血、蘸着欢乐或辛酸的泪水写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情境,创造气氛,让学生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如我在上《孔雀东南飞》这节课时,让学生观看欣赏兰芝与焦仲卿夫妻两人生死离别的片段,同时聆听课文相关段落的朗诵,这样学生完完全全沉浸在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中,体会到兰芝的善良、温柔、美丽、贤惠、知书达礼。焦仲卿的忠厚善良,忠于爱情,以及代表封建宗法势力的焦母,软硬兼施,性情粗暴。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封建礼教和门阀观念对青年夫妇的毒害,更直观、更深刻地体会到封建礼教的危害。
  三、在提问中创造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肯不肯参与、配合,取决于对教学活动的情绪状态和对知识的感兴趣程度。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给他们提供学习活动的空间,必要时向学生提供仔细探究的空间,使他们朝着科学的方法探寻,从而体验到既有趣又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如在讲《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课文改编为现代话剧,在课堂上当众表演。结果,这一下子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故事情节,深深地体会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四、在板书设计中再现情境
  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讲《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中,有位老师将黏菌、蚂蚁、蜜蜂、鲱鱼的特征,以及生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的特点,用一个大蜜蜂的形状勾勒出来,通过板书呈献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当堂所学知识。如讲到《我有一个梦想》这节课时,把马丁·路德·金梦想的内容,以及实现梦想的方式用一朵自由之花的曲线图勾勒出来,这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追求的是纯洁的自由之花,这是作者的向往、追求、梦想,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者梦想的含义。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更明显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