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怎样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钟 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应当落实的教学任务之一。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灵活使用,在生活中表现出较高的语文素养。下面针对小学生语文口语表达的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增强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措施。
   一、当前小学生语文口语表达的基本现状
  从目前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来讲,在口语表达方面,不少学生的整体水平并不高。通过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整体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这需要语文教师对其形成认识。
  一是发音不准。汉字是口语表达的基本语言单位,每个汉字都有其具体的发音,有的汉字发音相同,有的汉字具有多个不同发音。在口语表达中,准确发音,才能让口语表达准确。如果对于汉字的发音出现错误,那么就可能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二是语言累赘。从目前小学生的口语表达来看,不少小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的时候,语言不够简练,表现出语言累赘的问题,在描述一个事物时,需要花费较多的语言来表述,其中存在明显的重复问题。
  三是词不达意。口语表达,由于不会事先准备,那么就需要学生在进行表达时准确表述出具体的意思。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小学生存在词不达意的问题,并不能准确进行表述。
  四是缺乏自信。部分小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信,不敢在公开场合或是人多的环境下大声发言,还会表现出脸红、声音小、声音颤抖等现象,这就会影响到整体的表达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对策
  鉴于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语文教师要形成清楚认识,然后通过合理措施,对教学活动展开优化构建,促进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切实提升。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要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尤其是汉字发音、汉字含义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针对这些基础知识加强教学,给学生打牢基础。具体来说,在课堂上,要针对课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做好讲解,对其读音、含义等要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比如教学《观潮》这篇课文,课文题目的“观”字,就是一个多音字,在“观潮”一词中发音为一声,而在“道观”一词中发音为四声,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说明讲解,确保学生能够认识其多个发音。此外,还需要对一些基本的修辞技巧、语法句式等做好讲解,让学生可以对语言表达中的基本技巧形成认识,对其熟练掌握。
  (二)在课堂上增加口语实践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关注到口语表达实践,因为口语能力并不只是依靠理论知识积累就能形成的,还需要有足够的实践锻炼,才能让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展开针对性培养。可以构建一分钟演讲活动,提前布置演讲主题,让学生事先准备,然后在教学开始时,拿出几分钟时间,随机抽选几名学生,到讲台上展开一分钟演讲,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长期坚持下来,可以让全班学生都得到锻炼。也可以构建情境表演,立足教学内容,设计表演情境,给学生分配具体角色,在情境中通过表演实现交际对话,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三)对学生予以鼓励和激励
  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过程中,还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激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敢于进行口语表达。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融入赏识教育,发现学生优点,多加鼓励,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设置一些奖励,对学生形成激励,让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到口语表达之中。
  作为语文教师,要切实把握学生的口语表达现状,对教学活动展开优化,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增加实践,予以鼓励和激励,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口语能力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渔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