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夙伟
从市教委、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近日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传出信息,上海将逐步建立并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格“退出机制”。(1月14日《新民晚报》)
教师退出机制无疑具有现实的针对性。虽然教师主体队伍的优良属性不容置疑,但毋庸讳言,社会变革对教师的负面影响,以及师德教育和管理约束的不力,教师这个有着特别的职业道德要求的职业,也不同程度地为不良风气所熏染。因为许多不称职的教师,不能及时“退出”,教师队伍的质量也不断受到诟病,到了应该正视的时候。
教师也生活在物欲社会之中,同样有七情六欲,但因为职业的特性,即使物欲横流利来利往,也自应有其始终不变的风骨。然而现在,且不说业务的不思进取,个别教师师德的沦丧,尤其令人痛心疾首。如此教师,显然不可能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不能为人师表,其教学效果必然抵消为零,乃至适得其反。更恶劣的影响,还在于有可能玷污和伤害学生纯洁的心灵,乃至颠覆他们的价值观。因此,不仅是误人子弟,甚至是害人子弟。师不自尊,又如何重教?教育的根基必然为之动摇。
这其实并非危言耸听。学生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决定着自己的人生,更让学生们于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往往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向。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教师队伍在确保质量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不仅是对教师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乃至攸关我们民族的兴衰。
老话说流水不腐,而优胜劣汰更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则。没有不进则退、则淘汰的压力,就没有危机感,也就没有动力。这于教师队伍,也是同样。当终身制于各行各业都已过时,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队伍,在严格准入的同时,更应有坚决的退出。教师实行退出机制,并成为常态性制度,实在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