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最近我爱上了听课,且乐在其中,甚至有点着迷。
这个变化让我始料未及,要知道,之前我可是不太喜欢听课的。但今天,省级教学能手陈敏娜老师的课,则让我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听了陈老师这节课,在座的教师们都觉得茅塞顿开。
这节课到底好在哪里?听完课,我脑海里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不断地回想上课的每一个细节。突然,“断舍离”这三个字在我眼前一闪而过。对,这节课好就好在陈敏娜老师极好地将“断舍离”这一现代生活理念巧妙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断舍离”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一个网络用语,它是指一种生活态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字词是关键。《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一共五个生字,陈老师在课堂上只讲了三个,用她的话说:“老师上课就要讲学生不会的,会的不讲;要讲有用的,没用的一句也不讲。”她在课前利用短短几分钟,考查了学生的预习,发现五个生字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两个。于是,在课堂上她讲了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三个。表面看,陈老师是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进行合理删减,实际上正是“断舍离”理念在课堂运用的一个典范。她没有照本宣科,也没有避重就轻,而是充分掌握学情之后,果断而巧妙地加以取舍,这样做既留够有效的教学时间,也减轻了学生课堂上的负担,更好地突出了字词教学的重点。
“同桌互评,学伴PK,自我纠正,小老师归纳,一竖行读,首创奖,抓文眼题眼……”陈老师的这节课上,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层出不穷,但却没让人感觉眼花缭乱,也毫无作秀之嫌。而是在不断变化中将一根叫做“文眼”的绳子紧紧抓在自己手里,舍弃不必需的,留下必需的。不论教学方式怎么变,学生如何偏离轨道,她总能巧妙地用一两句话就将他们引入正轨。整节课高潮迭起,气氛热烈。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别人帮你是一时,自己帮自己是一世”“白泽,穷奇,九尾狐,这些大家都喜欢的游戏里的角色,也和精卫一样出自《山海经》,其实游戏里也可以学到好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们要学会合理取舍”“学会阅读,更要学会分享,让一本书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如果你没听这节课,单单听到这几句话,肯定以为是哪个专家在讲人生、讲哲学。陈老师的整节课虽容量很大,但因为合理删减和舍弃,竟毫无冗繁之感,相反让人意犹未尽。
在平日的工作中,很多年轻教师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满意,总觉得哪里都是重点,这也要讲,那也要讲,一节课下来,拖堂不说,既定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不了,还有的觉得不论自己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境界,因而常常感到很苦恼。课下我也就这个问题和陈老师进行讨论,其实每一节成功的展示课,都不是一两天或一两年就能达成的,而是要靠经年累月的积淀和磨练去成就。学会取舍,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你的积淀达到一定的厚度之后,也是你教学水平的高度展现之时。所谓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大致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