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试卷讲评不能止于“对答案”
  陕声祥
  近日随堂听了几节青年教师的课。很巧,他们都刚刚进行了单元测试,上的都是试卷讲评课。讲评的方法,先发卷,再逐题订正错题,讲解答案。老师很耐心,将各个题目的标准依序板书在黑板上。整个讲评的过程,基本上就是“对答案”。其实,要对答案,把答案发下去,让学生自己“对”就行了。课堂讲评试卷,要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要在订正答案的基础上,向前多走一步。
  举一反三,扩大语言积累
  试卷中有这样的题目,按照规律写词语,写“ABB、AABB”的表示声音的词。课堂上,学生讲了很多这样的词。但仅止于订正答案,列举一些已足够了。但作为评讲课,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积累一些。当然,要全部列举出来,也不可能。可以有目的有方向地拓展这样的词,来一个师生问答:形容一个人很脏,怎么说?脏兮兮。很高兴呢?乐呵呵。皮肤很白呢?白白净净。态度很温和呢?和和气气。流水的声音怎样?北风的声音怎样?小鼓的声音怎样,在怎样地敲着?也可以由学生互相出题,争相回答。学生在对抗赛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增大词语积累量。同时,在问答中,学生对这些词在表情达意上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或多或少获得一些规律上的认识。
  追根溯源,学习语言运用
  有这样一道考题。
  下列句子分别是抓住事物哪些方面进行观察的?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动作B.外形C.味道D.神情E.颜色1.胡萝卜先生又在为胡子发愁了。( )2.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下去了。( )3.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
  4.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
  5.熟透了的杨梅吃起来甜津津的。( )
  课堂上老师仅只是对答案,把各题对应的序号板书在了黑板上。上面5小题的答案分别是:DAEBC。
  仅此而已。这道题的精髓在于,把一个关于说话写文章的表达方法寄寓在一道选择题中。表面上是在选择答案,实际上是在点示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观察和描述某个事物,可以从外形、颜色、动作、味道、神情等方面着手。在订正答案后,我们不妨进行一下拓展。让学生围绕某个事物,试着说一小段话,从上面五个方面中选取两到三个方面说。如,试着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一道美味的菜肴,或是一个熟悉的人。平时在说话和写作文时,往往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说哪些内容。现在,通过评讲试题,略加拓展训练,就让学生从中领悟表达的方法。学生所获不再只是对号入座找答案,而是真正懂得这道题蕴含与指向,明白其中的奥妙。
  总而言之,语文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即所谓考点,是从林林总总的语言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我们讲评试卷,应该回归到语言文字运用中,实现从简单的对答案到多样的启发诱导转变,增进学生对各种语言现象的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