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学业评价改革的路径与思考

□金 甫

字数:1289 2025-09-14 版名:知行
  评价的终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激励学生学习并改进教师教学,因而须建立多元化评价目标与方式;学科学业评价内容及标准应多样化,须兼顾统一要求与个体差异。浙江温州市永嘉县乌牛第一小学经过不断地实践、摸索,将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分为期末质量检测评价、计算测试评价、期中项目展示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应用能力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六个部分,力求全面、客观、科学,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小学学科学业评价体系。
   小学学科学业评价推进路径
  小学学科学业评价方式一般有:单元形成性评价、专项检测、期末抽查;以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或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业表现,创设多样的学科评价方式。
  对象与指标: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估时,把“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对教师的评价是从各个方面进行的,包括教学能力、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等综合因素。学校的质量评估从教学质量管理、学科建设状况、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及学习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估,使用“教学效果分”体系。效果分=优秀率×100×30%+平均分×20%+合格率×100×50%。
  如果发现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将被视为学科质量评价不合格:在检测过程中存在欺瞒行为的;在检测前临时赶完教学任务的;教学任务未能按时完成且问题严重的;频繁调课或超课时的;不按照课程计划安排课时的;课业负担过重,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且经确认属实的。
  小学学科学业评价推进措施
  完善小学学科学业评价体系建设:在未来3—5年内,学校将健全质量检测数据的“常模”体系,完善各类单项检测的数据标准和资源库,以便为科学客观的评价提供指标。
  建立质量监测责任制度。学校建立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制度,完善发展评价方案,建立常态工作机制;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给出科学、有效,具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指导,以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科教师不应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评价不同学生。在建立小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遵循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基本要求之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有效结合,从多维度展示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手册的测评内容则以表现性测评为主,从不同学科的特点出发,精简的测评内容、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等,都有利于将学业评价的关注重点从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现出的情感与态度。
  要有效结合日常评价与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优主要有“作业展示评优”和“习惯表现”两个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其中,“作业展示评优”分班内和学校两个层面。在班内可以针对学期中和期末阶段进行评优,评出优秀课堂作业和特色作业进行展示,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认真思考、按时改错和书写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校内进行优秀作业展,并定时更换展品,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被挂在展示栏中,感到非常骄傲,继而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好每项作业。
  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小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还有鲜明的个性。教师要利用小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力,利用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