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岗教师”培训如何提质增效

□汪文华

字数:1142 2025-04-30 版名:声音
  部分地区积极推进中小学在职教师转岗工作,着力配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领域)教师队伍。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这些教师在走上新岗位前或在履职过程中,需通过“转岗教师”培训,提升其在新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能力。
  “转岗教师”主要指基础教育阶段中,从甲学科转向乙学科教学的教师,如语文教师转岗为美术教师;也涵盖在不同学段间转换岗位的教师,如中小学教师转岗至幼儿园。由于学段与学科(领域)的差异,“转岗教师”亟须补充专业知识与能力。因此,“转岗教师”培训已成为县域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项目。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转岗教师”培训呢?
  第一,要摸清“转岗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弱项和短板。县级教育部门应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对教师的“四种知识”(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及“四类能力”(教学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进行全面调研。通过深入分析与诊断,精准定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第二,要研制周期性系列化的“转岗教师”培训实施方案。提升“转岗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鉴于他们普遍缺乏新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功,短期培训难以达成目标。因此,需将“转岗教师”培训纳入县域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为期二至三年的周期性培训方案。课程设置应注重系列化,遵循学科(领域)教育教学能力的递进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提升教师素养。
  第三,要采用符合成人学习规律的“转岗教师”培训方式。针对成人学习者特性,“转岗教师”培训活动设计需遵循三大原则:其一,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落实问题导向、成果导向,采用目标驱动、任务驱动模式,确保“教学评一致性”;其二,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强化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做中学”等主动学习与参与式学习方式;其三,灵活运用案例学习、示范观摩、行动体验等多样化培训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第四,使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工具和应用场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丰富,其“美育”板块涵盖艺术课程、技能训练等内容,“教师研修”板块设有师德师风、学科研修等专栏,为“转岗教师”自主学习提供了优质资源与学科工具。同时,平台搭建的自主学习、教师备课等应用场景,也为教师实践与研修创造了便利条件,助力教师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
  第五,要建立靶向学习成果转化的培训效果评价制度机制。研究表明,成人教师学习的核心诉求是将知识有效迁移至实践,改善工作绩效。培训效果可从三个层面评估:一是教师对培训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二是新技能的展示应用能力;三是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转化效果。因此,需建立靶向学习成果转化的评价制度,重点关注知识迁移应用,确保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