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光觅径,探寻教育本质

——读《教育的本质——〈民主与教育〉导读》

字数:1593 2025-04-30 版名:悦读

  □尹艳华
  在教育的发展史中,不同的教育思想流光溢彩,而杜威的《民主与教育》无疑是教育思想中的一道彩虹,光彩夺目。这部著作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刻板束缚,将民主与教育紧密相连,为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然而,语言的差异让许多想读这本书的人望而却步。刘莘教授的《教育的本质——〈民主与教育〉导读》(以下简称《导读》),恰如一把精巧的钥匙,帮我们打开了杜威教育思想的大门,引领我们真诚地与杜威对话,以发展的眼光探究教育,把握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打破教育与生活的藩篱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念,这一理念对传统教育中教育与生活相对分离的状况作出了重要突破。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学校教育有时会显得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学生主要忙于知识积累以应对考试和升学,所学知识在向实际生活迁移运用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对此,刘莘教授在《导读》中深入解读了这一理念,着重指出教育本质上应是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呈现形式。基于这种认识,教育不只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阶段性任务,而是一个与生活密切相连、相互影响的连续过程。当学生通过教育学会理解与关爱他人、尊重多元文化时,这些素养就会很自然地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对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产生积极作用。
   教育即成长,尊重个体的独特发展
  “教育即成长”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又一核心主张。刘莘教授在《导读》中深刻阐释道:所谓“生长”,本质上是个体持续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着重强调教育应当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与兴趣,并为其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支持。
  传统教育模式常以统一标准与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忽视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如同独特的种子,有着不同的生长节奏与发展需求。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方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爱好,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与拓展资源。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助其在擅长领域充分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强调实践与反思的重要性
  杜威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一观点,着重强调了实践与反思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在他看来,经验不仅是知识的简单累积,更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体验。刘莘教授在《导读》中进一步阐释道:这种经验的改造过程能够助力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提升其思维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绝佳的实践机会。以社区环境问题调查研究项目为例,学生需深入社区实地考察,收集第一手数据,分析环境问题成因,并尝试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锻炼与不同人群沟通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实践经验的系统反思与总结,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与能力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完善个人经验体系。
   民主与教育的内在联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民主社会的公民
  杜威所处的时代,民主思想方兴未艾。他敏锐地洞察到教育与民主之间的深刻联系。刘莘教授在《导读》中指出:教育是实现民主社会的重要途径,民主社会也为教育发展提供理想环境。在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中,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民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的现代公民。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生活的实践场域,通过班级管理、社团活动等实践,让学生学习尊重他人权利,掌握协商合作等民主技能。例如,班级选举能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与公平竞争精神,社团活动则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与教育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为教育提供制度保障,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包容意识与多元价值观。
  刘莘教授的《教育的本质——〈民主与教育〉导读》,使我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精髓,同时也清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系统研究并践行这些教育理念,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培育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构建优质教育生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