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地书”

□郑艳琼

字数:1077 2025-04-30 版名:悦读
  读鲁迅先生的《两地书》,我忽然想到,我也有“两地书”。
  我在县城工作,女儿和爱人在省城,我每周末在县城与省城之间来回奔波,累并幸福着。
  我从事会计工作,每天都被密密麻麻的数字包围着。这些数字像潮水般不断涌来——核对报表、分析数据、处理账务……每一项都容不得半点差错。高强度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眼睛酸涩发胀,脖颈僵硬难忍,而心里那根弦始终紧绷着。加班到深夜,走出办公室,小城闪烁的霓虹灯却驱不散我内心的疲惫。每到周五,望着窗外的天空,归心似箭的情绪便如野草般疯长,我恨不得立刻逃离这座小城的喧嚣与压力,回到省城那个温暖的家。
  周末的行程,是我最期待的时光。随身行李随季节变换:春有县城新摘的蔬果,冬有自制的腌咸菜。但我的包里,总雷打不动躺着一本书。它像位忠实老友,无论身处何方,都默默相随。记得有次我在高铁站等车,周围人都在低头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飞速滑动。我迟疑着取出那本书,翻开的刹那,竟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但转念想到书籍的珍贵,读书的美好,心绪便慢慢平复。文字如清泉淌过心田,涤净工作的疲惫与生活的纷扰。临进站时,我合上书环顾四周,才发现根本无人在意我的举动。那一刻我哑然失笑——原来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干系。
  还有一次,我在客运站等车。我带了本新书,发车前饶有兴致地读完序言,便随手放在腿上。路途漫长,不知不觉间,书竟滑落到后背靠着的位置。当时我心里想着一定不会忘记,可临下车赶地铁时,还是把它忘在了座位上。回到家才恍然记起。赶紧翻出车票查询客运站电话,工作人员热情询问车次,仔细登记后安慰我定会帮忙留意。然而回到小城后,琐事缠身,这件事渐渐被淡忘。直到某天取快递时,我在快递站办公桌上突然看到一本书,竟与我丢失的那本相同,只是封面已微微泛黄,仿佛浸染了岁月的痕迹。我盯着它看了好几秒,快递员抬头望了我一眼,我有些尴尬,赶紧收回目光。那一刻,心底涌起一阵莫名的情绪——既像对旧物失而复得的期待,又像是对那段阅读时光的怀念。我立刻起身前往客运站。幸运的是,那本书被工作人员找到并放在了失物招领处。当我再次拿起它时,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涌上心头。
  岁月流转,我在两地间往返奔波。而书,恰似一座无形的桥,横跨其上。它让我在忙碌工作里觅得宁静,在旅途奔波中获得充实,在疲惫生活中寻到慰藉。
  我的“两地书”,不是用笔墨书写的信件,而是随身带着的一本本翻开又合上的书。毛姆说过,“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想,我的“两地书”也是我的避难所,是我心灵的港湾。
  在往返奔波的旅途中,我将始终携带着一本本书,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在两座城市间往返,奔赴又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