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非遗马尾绣
□唐瑶瑶
字数:1134
2025-04-16
版名:文苑
水是绿的水,山是青的山。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绿水青山间,古老而神秘的水族傍水而居,以饲马为生。水族自称“睢”,因发源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他们与马儿朝夕相伴,于是聪慧的水族姑娘就近取材,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将马尾融入刺绣中。
与中国四大名绣相比,马尾绣采用的针法并不稀奇,多采用平绣、挑绣、乱针绣等针法。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马尾丝为轴心,选取白色丝线,通过手工将其依次均匀地缠绕在一根或几根马尾丝上。接着,把缠绕好的马尾丝沿着预想的纹样外轮廓盘缀。随后,在轮廓内部用彩色丝线,以打籽绣或绞针绣的针法进行填充。最后,在绣面的空隙处钉上少量圆形小铜亮片。因马尾丝材质较硬,所以绣出的图案立体感极强,具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远远望去,绣品上的银丝在布面上轻盈盘绕,如飞龙在上下飞舞,好似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就贵州三都水族马尾绣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件蝴蝶纹马尾绣背扇,现藏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背扇,也被称为“背儿带”,它是母亲在劳作之时用来背负婴幼儿的工具。水族背扇分为四种,分别是“歹结”“歹腊巴”“歹格”和“歹蜡压”(水语),其中,“歹结”最为繁杂精细。贵州博物馆所藏背扇便属于“歹结”这一类。我伫立于这件作品前,想起孟郊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眼前这件绣工精巧的背扇,又何尝不是凝聚着深深的母爱呢?只因爱得深沉,于是,水族姑娘们愿在这本无需做得精美华丽的日常之物上耗费诸多时间和心血。
马尾绣,不仅是婴儿襁褓上的纯真童话,还是少女头饰上的绚烂繁花,是新娘嫁衣上的璀璨希望,是老人服饰上的岁月沉淀。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无从考据。但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龙女怜惜水族人民,便骑着鱼儿化成的白龙来到他们的居住地,将马尾绣的刺绣技艺传授给他们。这马尾绣工艺繁复,从最初的收集马尾,到精心梳理、缠绕丝线,再到在布料上绘制图案、一针一线地刺绣,前后共需经历52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致的耐心与精湛的技艺。如此复杂的工艺,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何来龙女?千百年来心细如发、心灵手巧的水族姑娘,就是真正的“龙女”啊。
2006年5月,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申报的“水族马尾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爱美、爱生活、爱人亦爱己,水族的“龙女”们才能化普通为神奇,妙手绣锦,孕育出了马尾绣这样一朵光彩耀眼的文化之花。
更令人欣喜的是,马尾绣虽诞生于贫瘠之地,却未被贫瘠所束缚。如今,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龙女”们,不仅绣得一手好绣品,而且在贵州当地政府的引领下,纷纷创办公司,举办展览,开发文创产品。那些曾经只忙碌于刺绣的巧手,如今仿佛化作了翩翩起舞的彩蝶,轻盈地在“指尖经济”的花丛中穿梭,编织出了如马尾绣一般绚丽多彩的经济发展新篇章。
与中国四大名绣相比,马尾绣采用的针法并不稀奇,多采用平绣、挑绣、乱针绣等针法。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马尾丝为轴心,选取白色丝线,通过手工将其依次均匀地缠绕在一根或几根马尾丝上。接着,把缠绕好的马尾丝沿着预想的纹样外轮廓盘缀。随后,在轮廓内部用彩色丝线,以打籽绣或绞针绣的针法进行填充。最后,在绣面的空隙处钉上少量圆形小铜亮片。因马尾丝材质较硬,所以绣出的图案立体感极强,具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远远望去,绣品上的银丝在布面上轻盈盘绕,如飞龙在上下飞舞,好似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就贵州三都水族马尾绣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件蝴蝶纹马尾绣背扇,现藏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背扇,也被称为“背儿带”,它是母亲在劳作之时用来背负婴幼儿的工具。水族背扇分为四种,分别是“歹结”“歹腊巴”“歹格”和“歹蜡压”(水语),其中,“歹结”最为繁杂精细。贵州博物馆所藏背扇便属于“歹结”这一类。我伫立于这件作品前,想起孟郊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眼前这件绣工精巧的背扇,又何尝不是凝聚着深深的母爱呢?只因爱得深沉,于是,水族姑娘们愿在这本无需做得精美华丽的日常之物上耗费诸多时间和心血。
马尾绣,不仅是婴儿襁褓上的纯真童话,还是少女头饰上的绚烂繁花,是新娘嫁衣上的璀璨希望,是老人服饰上的岁月沉淀。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无从考据。但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龙女怜惜水族人民,便骑着鱼儿化成的白龙来到他们的居住地,将马尾绣的刺绣技艺传授给他们。这马尾绣工艺繁复,从最初的收集马尾,到精心梳理、缠绕丝线,再到在布料上绘制图案、一针一线地刺绣,前后共需经历52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致的耐心与精湛的技艺。如此复杂的工艺,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何来龙女?千百年来心细如发、心灵手巧的水族姑娘,就是真正的“龙女”啊。
2006年5月,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申报的“水族马尾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爱美、爱生活、爱人亦爱己,水族的“龙女”们才能化普通为神奇,妙手绣锦,孕育出了马尾绣这样一朵光彩耀眼的文化之花。
更令人欣喜的是,马尾绣虽诞生于贫瘠之地,却未被贫瘠所束缚。如今,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龙女”们,不仅绣得一手好绣品,而且在贵州当地政府的引领下,纷纷创办公司,举办展览,开发文创产品。那些曾经只忙碌于刺绣的巧手,如今仿佛化作了翩翩起舞的彩蝶,轻盈地在“指尖经济”的花丛中穿梭,编织出了如马尾绣一般绚丽多彩的经济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