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带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启示

□万 安 覃传金

字数:1759 2025-04-13 版名:知行
  今年电影春节档《哪吒2》的热映,如同一记重锤敲开了人们对教育本质深度思索的大门。影片中哪吒从“魔丸”到英雄的精彩蜕变,恰似一部生动的教育启示录。本文从唤醒教育的视角,深入剖析《哪吒2》对高中班级管理的诸多启示,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
  打破偏见:重新认识“问题学生”
  影片里,哪吒是陈塘关三太子,聪慧可爱,武艺高强。他喜欢踢毽子,会对话都说不清楚的小妹妹温柔地笑,会为百姓铲除祸害民生的妖魔。但是一切的美好却被天生“魔丸”的偏见束缚。人们仅凭这个标签,便对他充满恐惧与敌意,全然忽视了他内心的善良和对温暖的渴望。这种偏见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同样屡见不鲜。
  以我们班的小阳同学为例。他成绩在班级一直垫底,课堂上小动作不断,还经常在课间与同学发生小摩擦,被大家贴上了“问题学生”的标签。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小阳在运动会筹备期间,主动帮忙搬器材、布置场地,为活动组织提出不少新颖的点子。深入了解后得知,小阳父母工作繁忙,很少关心他,他渴望通过搞怪行为吸引他人的注意。这与哪吒被孤立,渴望被认可的心境如出一辙。
  于是,“破冰行动”开启。我任命小阳为班级活动策划助理。在筹备校园文化节时,小阳充分发挥创意,设计的活动趣味十足,深受同学们喜爱。我适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小阳逐渐融入集体,不仅课堂纪律改善,成绩也有所提升。
  小阳转变了,但是如果产生“问题学生”的土壤没有清除,还会有无数个“小阳”出现。偏见往小了讲,是我们浮于表面,简单粗暴地做出臆断。这种判断通常基于有限的信息或者错误的前提,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往往导致对某个人或群体的不公正对待。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消除偏见,真正透过现象探寻本质,不要让偏见主宰了我们的想法。
   因材施教:个性化唤醒机制
  敖丙是“灵珠”转世,象征着善良与正义,因此天生善良。他是东海龙宫三太子,一出生便肩负着复兴龙族的使命。敖丙的觉醒与哪吒不同。哪吒是“魔丸”,需要外力进行转化;敖丙是“灵珠”,只需要媒介促使他觉醒。他们的本质不同,所以觉醒的方式也不一样,这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启示。
  我们班的小萱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从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集体活动时也总是默默地躲在角落里。通过和小萱的多次谈心,我了解到她对文学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害怕自己的想法不被他人认可,所以才将这份热爱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
  基于此,我为她量身定制“逐梦文学之旅”计划。先是推荐她参加学校的文学社,鼓励她在社团内分享自己的作品;接着让她负责班级文化墙的文学板块,定期展示优秀文学作品和她的创作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小萱的写作才华得到充分展现,同学们的赞赏与鼓励让她逐渐打开心扉,变得开朗自信。她还在省级作文比赛中斩获佳绩。
  个性化唤醒并非简单的资源倾斜,而是为每个学生搭建专属的成长舞台,让他们在定制化教育中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如果只用学习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很多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会黯然失色。打破“唯分数论”,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展示,是每个教师应有的情怀。
   构建共同体:赋能班级成长生态
  电影中,哪吒与敖丙虽然身份和使命反差巨大,但不妨碍他们建立真挚的友情。在重塑肉身的关键时刻,敖丙选择牺牲自己,换取哪吒的重生。他们的故事启示着同学们,在成长路上要相互帮扶,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共同奔赴充满希望的未来。
  高二下学期,我们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们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可班级氛围沉闷、压抑,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着。
  借助这部电影,我在班级推行“活力引擎计划”,打破传统班委架构,设立多样的班级岗位。学生自主选择任务卡:有的负责组织“知识分享会”,每周分享有趣的学科知识;有的成立“创意智囊团”,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还有的担任“心灵守护使”,关注同学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当班级形成觉醒的共同体时,便拥有了强大的自我推动能力。
  银幕上,滚动字幕正在播放彩蛋:成年哪吒在云端俯视人间,万千星火正在苏醒。教育的神话不在于点石成金的奇迹,而在于发现每块“顽石”内隐藏的宇宙。当我们以唤醒者的姿态俯身倾听,那些曾被定义为“魔丸”的灵魂,终将在属于自己的叙事里焕发光彩。这或许就是《哪吒2》给予教育者最珍贵的启示:在标准化与个性化激烈的碰撞中,唯有以教育智慧为火,以生命理解为炉,方能锻造出千姿百态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