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田芳
字数:1435
2025-04-13
版名:教育理论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资源,深入挖掘和使用这些德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落实学科课程思政理念,可以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结合新教材,突出德育目标
最新修订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强化了育人功能,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课文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元素,其中包括大量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突出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挖掘德育元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包括古诗词、文言文、民间故事、语文园地中的名言警句和谚语等,每项内容都承载着育人功能:例如,古诗《石灰吟》《墨梅》展现了诗人廉洁正直、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可以培养学生正直、勇敢的品质;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敢于抗争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历史故事《将相和》《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了解时代特点,学习人物的高尚品德;学习语文园地中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名言警句和谚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道德内涵,在语言学习中受到德育熏陶,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德育元素,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既有智慧火花的碰撞,又有思想感悟的升华。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血有肉、鲜活而有魅力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德育效果
1.借助多媒体等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增强情感体验。例如,学习《出塞》时,播放有关古代战争的影视剧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从而体会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迈和爱国情怀。
2.开展思辨阅读。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样的,阅读的感悟也是个体化的、多元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开展小组讨论、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组织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问题展开思辨阅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学习了《精卫填海》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是否赞同精卫把大海填平的做法?你有更好的建议吗?
3.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设计了很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等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例如,春季开学时召开班级春节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贴对联、挂灯笼、吃团圆饭、看春晚、拜年等春节习俗,感受传统节日氛围;结合学校的“师生同读共写”活动,举办书法比赛,让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承载的文化内涵。
4.阅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书籍。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例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人物的智慧谋略。
总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要用好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拓展课内外资源,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南县城关小学)
一、结合新教材,突出德育目标
最新修订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强化了育人功能,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课文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元素,其中包括大量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突出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挖掘德育元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包括古诗词、文言文、民间故事、语文园地中的名言警句和谚语等,每项内容都承载着育人功能:例如,古诗《石灰吟》《墨梅》展现了诗人廉洁正直、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可以培养学生正直、勇敢的品质;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敢于抗争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历史故事《将相和》《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了解时代特点,学习人物的高尚品德;学习语文园地中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名言警句和谚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道德内涵,在语言学习中受到德育熏陶,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德育元素,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既有智慧火花的碰撞,又有思想感悟的升华。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血有肉、鲜活而有魅力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德育效果
1.借助多媒体等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增强情感体验。例如,学习《出塞》时,播放有关古代战争的影视剧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从而体会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迈和爱国情怀。
2.开展思辨阅读。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样的,阅读的感悟也是个体化的、多元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开展小组讨论、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组织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问题展开思辨阅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学习了《精卫填海》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是否赞同精卫把大海填平的做法?你有更好的建议吗?
3.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设计了很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等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例如,春季开学时召开班级春节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贴对联、挂灯笼、吃团圆饭、看春晚、拜年等春节习俗,感受传统节日氛围;结合学校的“师生同读共写”活动,举办书法比赛,让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承载的文化内涵。
4.阅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书籍。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例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人物的智慧谋略。
总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要用好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拓展课内外资源,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南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