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小故事的大情怀 平凡中的教育光
□ 张晓楠 王可治
字数:2762
2025-04-09
版名:视点
在西咸新区这片充满希望的教育热土上,教育的温暖力量无声地渗透到每一所学校的日常中。这里没有震撼人心的壮举,却有无数教育工作者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用一个个看似平凡却饱含深情的故事,生动诠释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关怀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1 特色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以前我家孩子体弱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性格还内向。自从参加了学校的足球社团,不仅身体越来越强壮,一年到头都没怎么生过病,还学会了团队合作,性格变得开朗活泼,朋友也越来越多!”沣东阿房路一校的家长王女士感慨道。该校自1987年被评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便在这所学校深深扎根。完善的足球课程体系从基础技能训练到战术指导,循序渐进;专业的教师队伍耐心又负责,不仅传授技巧,还注重培养孩子的毅力。
沣东阿房路二校韩钰桐的妈妈激动地说:“站在台下看孩子在少儿春晚表演,我激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看着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孩子,我知道这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沣东阿房路二校在“七彩虹”校园文化的浸润下,依托“ 1367德育创新教育模式”,将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入七彩节日课程与六项常规德育活动,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七彩虹少年”。五年级家长刘女士对此赞不绝口:“学校的‘七彩虹’文化涵盖了《古诗串烧》健身操、武术操这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融入了许多特色元素。孩子参与之后,不仅爱上了运动,体质变强了,还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杨校长,我的黄瓜成熟了!”沣东阿房路三校五年级学生闫清雯捧着自己种的黄瓜,兴奋地向校长杨晓燕报告。在阿房路三校的“小农夫乐园里”,孩子们体验农耕乐趣,学习农业知识。学校以“青竹精神”为引领,开展“四礼四节”“青竹少年说”等活动,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2006年引入的非遗竹竿舞课程,多次在省市区展演,还在2019年全国教育创新博览会展出。四年级学生家长李女士说:“我家孩子以前不爱运动,体质差还总是生病,性格也比较孤僻。参加竹竿舞课程后,不仅身体素质变好了,兴趣也变得广泛起来,还主动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学习也更积极了。”学校教研活动丰富,促进了教师成长和学生进步。
“学校的鸡腿比家里的还香!”泾河瀛洲小学的孩子们开心地分享着。2022年建成的瀛洲小学,“4仪6节8礼”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在茯茶镇研学体验制作,在数学节感受华容道、百变魔尺的智慧,在诵读节与古人对话。学校社团多样,一位同学说:“我以前对自己特别没自信,什么都不敢尝试。参加学校的架子鼓社团后,我变得更自信勇敢,还交到了很多朋友。”学校还贴心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提供营养均衡的饭菜。家长李女士感激地说:“以前我总担心孩子挑食,营养跟不上。现在学校的饭菜搭配合理,味道也好,孩子回家还会跟我分享学校的美食,不仅学会了不浪费粮食,还养成了好习惯,我们特别放心。”
2 教师风采,用爱与专业守护成长
沣东阿房路二校张爱玲校长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她亲自为全校学生讲授思政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四年级一班的张梓晨同学兴奋地说:“校长讲得特别生动,就像讲故事一样,还和我们互动答题。最后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国》,我特别激动,这堂课我永远都忘不了!”
沣东阿房路二校始终将教师视作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大队辅导员林笑宇老师说道:“学校的各类培训让我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教研活动中的思维碰撞为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教学灵感。”特色非洲鼓社团的朱玮老师感慨道:“学校是滋养教育理想的沃土,这里包容开放,让我们能在专业领域深耕。‘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团结协作的校园氛围,为我们搭建了发展的平台,让每位老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省级学科带头人、沣东阿房路学校周瑞英老师深耕教育22年,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探索,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她会组织音乐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学生们都特别喜欢她的课。该校王浩老师的科学课堂充满趣味,生态瓶和自制汽水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原理。他也凭借出色的教学在省市区赛教中获奖,成长为青年骨干教师。今年新学期伊始,沣东阿房路学校几位毕业生家长满脸笑意地走进学校,将一面绣着“爱心、耐心、细心,感动、感谢、感恩”的锦旗,郑重地递到学校领导手中。谈及孩子刚踏入阿房路学校时的情形,一位家长感慨万千:“原本数学成绩徘徊及格线、语文写作内容空洞的孩子,在数学老师通过趣味游戏和案例突破薄弱点,语文老师引导阅读观察并耐心指导写作后,不仅成绩显著提升,性格也变得开朗乐观。”
学校领导带头教学,秦汉华秦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鹏博主动担任一年级的道法课教学,将生活实践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年级三班的乔瑞泽同学说:“周老师讲的‘寒号鸟’的故事我记得可牢了,我不当拖拉鬼。现在我每天都会主动完成作业,还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校老师采用“精讲精练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锻炼思维能力。在雷萌老师的数学课上,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班主任康莉老师面对情绪不稳定的小艳同学,总是耐心安抚,用爱和包容帮助她逐渐转变。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可和学生的喜爱。
3 家校共育,构建孩子成长的“同心圆”
各学校定期邀请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和心理学专家举办“家长大讲堂”系列讲座,并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沣东阿房路一校家长孙女士感激地说:“以前孩子一犯错我就着急上火,现在通过专家的指导,我学会了理解和倾听孩子,我和孩子的关系融洽了很多。”
沣东阿房路三校组织亲子运动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足球射门、接力赛跑等比赛项目,增进了亲子关系。家长进课堂活动中,有从事医生职业的家长为孩子们讲解卫生健康知识,有工程师家长分享有趣的科学小原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家长们表示,通过这些活动,他们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学习生活,也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秦汉华秦小学利用家长开放日,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课堂,亲身感受学校的教学氛围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四年级学生家长在听完课后高兴地说:“老师讲课十分精彩,把复杂的知识讲得很简单,孩子能轻松理解。课堂上还会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我家孩子以前上课不太爱发言,现在变得主动多了。把孩子放在这里我真的很放心!”
从足球女孩到科技少年,从特殊学生到每一个孩子,西咸新区的教育故事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实在在的付出与收获。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他们用平凡的点滴,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篇章,让希望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未来,西咸新区的教育工作者们将继续坚守初心,不断探索创新,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1 特色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以前我家孩子体弱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性格还内向。自从参加了学校的足球社团,不仅身体越来越强壮,一年到头都没怎么生过病,还学会了团队合作,性格变得开朗活泼,朋友也越来越多!”沣东阿房路一校的家长王女士感慨道。该校自1987年被评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便在这所学校深深扎根。完善的足球课程体系从基础技能训练到战术指导,循序渐进;专业的教师队伍耐心又负责,不仅传授技巧,还注重培养孩子的毅力。
沣东阿房路二校韩钰桐的妈妈激动地说:“站在台下看孩子在少儿春晚表演,我激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看着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孩子,我知道这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沣东阿房路二校在“七彩虹”校园文化的浸润下,依托“ 1367德育创新教育模式”,将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入七彩节日课程与六项常规德育活动,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七彩虹少年”。五年级家长刘女士对此赞不绝口:“学校的‘七彩虹’文化涵盖了《古诗串烧》健身操、武术操这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融入了许多特色元素。孩子参与之后,不仅爱上了运动,体质变强了,还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杨校长,我的黄瓜成熟了!”沣东阿房路三校五年级学生闫清雯捧着自己种的黄瓜,兴奋地向校长杨晓燕报告。在阿房路三校的“小农夫乐园里”,孩子们体验农耕乐趣,学习农业知识。学校以“青竹精神”为引领,开展“四礼四节”“青竹少年说”等活动,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2006年引入的非遗竹竿舞课程,多次在省市区展演,还在2019年全国教育创新博览会展出。四年级学生家长李女士说:“我家孩子以前不爱运动,体质差还总是生病,性格也比较孤僻。参加竹竿舞课程后,不仅身体素质变好了,兴趣也变得广泛起来,还主动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学习也更积极了。”学校教研活动丰富,促进了教师成长和学生进步。
“学校的鸡腿比家里的还香!”泾河瀛洲小学的孩子们开心地分享着。2022年建成的瀛洲小学,“4仪6节8礼”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在茯茶镇研学体验制作,在数学节感受华容道、百变魔尺的智慧,在诵读节与古人对话。学校社团多样,一位同学说:“我以前对自己特别没自信,什么都不敢尝试。参加学校的架子鼓社团后,我变得更自信勇敢,还交到了很多朋友。”学校还贴心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提供营养均衡的饭菜。家长李女士感激地说:“以前我总担心孩子挑食,营养跟不上。现在学校的饭菜搭配合理,味道也好,孩子回家还会跟我分享学校的美食,不仅学会了不浪费粮食,还养成了好习惯,我们特别放心。”

2 教师风采,用爱与专业守护成长
沣东阿房路二校张爱玲校长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她亲自为全校学生讲授思政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四年级一班的张梓晨同学兴奋地说:“校长讲得特别生动,就像讲故事一样,还和我们互动答题。最后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国》,我特别激动,这堂课我永远都忘不了!”
沣东阿房路二校始终将教师视作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大队辅导员林笑宇老师说道:“学校的各类培训让我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教研活动中的思维碰撞为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教学灵感。”特色非洲鼓社团的朱玮老师感慨道:“学校是滋养教育理想的沃土,这里包容开放,让我们能在专业领域深耕。‘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团结协作的校园氛围,为我们搭建了发展的平台,让每位老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省级学科带头人、沣东阿房路学校周瑞英老师深耕教育22年,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探索,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她会组织音乐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学生们都特别喜欢她的课。该校王浩老师的科学课堂充满趣味,生态瓶和自制汽水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原理。他也凭借出色的教学在省市区赛教中获奖,成长为青年骨干教师。今年新学期伊始,沣东阿房路学校几位毕业生家长满脸笑意地走进学校,将一面绣着“爱心、耐心、细心,感动、感谢、感恩”的锦旗,郑重地递到学校领导手中。谈及孩子刚踏入阿房路学校时的情形,一位家长感慨万千:“原本数学成绩徘徊及格线、语文写作内容空洞的孩子,在数学老师通过趣味游戏和案例突破薄弱点,语文老师引导阅读观察并耐心指导写作后,不仅成绩显著提升,性格也变得开朗乐观。”
学校领导带头教学,秦汉华秦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鹏博主动担任一年级的道法课教学,将生活实践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年级三班的乔瑞泽同学说:“周老师讲的‘寒号鸟’的故事我记得可牢了,我不当拖拉鬼。现在我每天都会主动完成作业,还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校老师采用“精讲精练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锻炼思维能力。在雷萌老师的数学课上,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班主任康莉老师面对情绪不稳定的小艳同学,总是耐心安抚,用爱和包容帮助她逐渐转变。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可和学生的喜爱。

3 家校共育,构建孩子成长的“同心圆”
各学校定期邀请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和心理学专家举办“家长大讲堂”系列讲座,并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沣东阿房路一校家长孙女士感激地说:“以前孩子一犯错我就着急上火,现在通过专家的指导,我学会了理解和倾听孩子,我和孩子的关系融洽了很多。”
沣东阿房路三校组织亲子运动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足球射门、接力赛跑等比赛项目,增进了亲子关系。家长进课堂活动中,有从事医生职业的家长为孩子们讲解卫生健康知识,有工程师家长分享有趣的科学小原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家长们表示,通过这些活动,他们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学习生活,也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秦汉华秦小学利用家长开放日,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课堂,亲身感受学校的教学氛围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四年级学生家长在听完课后高兴地说:“老师讲课十分精彩,把复杂的知识讲得很简单,孩子能轻松理解。课堂上还会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我家孩子以前上课不太爱发言,现在变得主动多了。把孩子放在这里我真的很放心!”
从足球女孩到科技少年,从特殊学生到每一个孩子,西咸新区的教育故事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实在在的付出与收获。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他们用平凡的点滴,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篇章,让希望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未来,西咸新区的教育工作者们将继续坚守初心,不断探索创新,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