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页间安放教育人生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 于芳芹
字数:1151
2025-04-09
版名:教师领航

(左三为于芳芹)
记忆里镇上那座灰砖灰瓦的新华书店,是我童年最巍峨的知识灯塔。每天放学后我都会以买书为名悄悄进去看半天书,然后在售货员的注视下恋恋不舍地离开。《闪闪的红星》《大闹天宫》《杨门女将》都是我那时候站在柜台前囫囵吞枣、连读带猜看了个大概的。那时每次上街,我总软磨硬泡地要父亲带我去新华书店,讨要书架上的小人书。此生与书结缘,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颠簸的乡间小路将文字酿成蜜糖,甜蜜了我的童年时光。
1994年的秋阳里,延安师范学院的图书馆为我撑开了文学的天穹,打开了一扇新奇、光鲜的世界的大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钱钟书的《围城》、陈忠实的《白鹿原》、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还有汪国真、席慕蓉的诗……三年时光,我饱览中外名著,深厚的文学根基就是在那时稳稳打下的,丰富的文学素养就是在那时悄然形成的。借书证上日渐斑驳的印章,是我的精神世界逐渐丰盈的见证。
如今的我已从教30年,能走上“千课万人”“名师之路”的讲台,展示一节节朴实而不失灵动的课堂,得益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阅读。《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教育文集》等教育专著给了我一颗充满爱意的心,最美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时时感受到爱与关怀。于漪、于永正、窦桂梅、薛法根的著作让我领悟到精细化文本解读的深邃魅力,也给了我架构课堂的底气与开阔的视野。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老舍的《骆驼祥子》,我一边细细品味,一边构思导读策略。而林清玄、汪曾祺、蒋勋的作品则磨平了我生活中的粗粝感,让我学会享受生活的恬静与惬意。一个语文老师的阅读史决定了课堂的高度、深度与广度,一间阳光充足、四壁书架的书房就是语文老师的梦中花园,而他们最珍贵的藏品,就是孩子们被文字点亮的眼眸。
2021年,我拜南宁师范大学字理教学专家黄亢美教授为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启了“汉字文化”主题阅读。我们配发了黄亢美教授的《汉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法》《字理教学手册》等书籍,还订购了《说文解字》《汉字源流字典》《双法字理》等书籍500多本。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分享阅读笔记,每周自测学习成效,每月组织字理知识竞赛,每学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工作室的老师们相互督促,彼此借鉴,共同进步。随着阅读的深入,老师们被汉字构造的神奇深深吸引,逐渐搭建起系统的字理知识框架,构建起汉字认知的立体网络。接着任务驱动由读到写,我们撰写了60篇“偏旁串字”微课文稿,录制了60节“偏旁串字”微课,在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1万余人关注学习,阅读量达100万人次。
从新华书店的玻璃柜台到云端共享的汉字课堂,我认为阅读始终是生命最美的栖居方式。当我们把书页熔铸进课堂,每个字符都是衔泥的春燕;当我们将文明薪火相传,每间教室都能成为照亮未来的灯塔。这或许就是阅读的意义:让每个人都能在文字中找到归巢,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