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素养导向、多元设计,让作业更具实效性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革命”的思与行
字数:1488
2025-04-06
版名:教育理论
□赵亚妮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作业成为“减负提质”的重要手段。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在作业设计与实施方面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变革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通过多元设计,让道德与法治作业更具实效性。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
一、思想引领:“作业革命”的理念革新
1.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价值”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作业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背诵,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考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作业革命”实施以来,作业设计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情境体验、实践探究、价值判断等方式,强调价值观培育。
2.从“聚焦教材”到“链接生活”
在“聚焦教材”阶段,作业设计主要围绕教材展开,虽然能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感到困惑、无助。“链接生活”让道德与法治作业更具开放性,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升了核心素养。
3.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
评价维度更加多元:不再局限于答案正确与否,而是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道德情操等多个维度;评价主体不再仅限于教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被引入,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全面。
二、行动实践:“作业革命”的具体实施
1.创新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性作业:对于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了解社会、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可以有效促进其全面发展。如在教授《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虚拟的消费情境,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商家和监管部门等角色。
探究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能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满足其成长的需求。如教学《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可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塑料制品有哪些,通过问长辈、自己调研、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探究塑料的特性等。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性作业: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知识的教学最终要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写便签、书信、日记或反思等方式,结合生活记录课程学习后的收获、感悟和反思,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内化与法治行为的自觉践行。
2.丰富作业内容,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引入经典案例: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案例融入作业中,以此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结合时事热点:为实现育人目标,增强作业的时效性和吸引力,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必须围绕课程内容,及时融入时事热点,在增强课程现实感和时代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着眼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设计作业。例如,依托“红领巾法学院”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3.优化作业评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中坚持以生为本,以激励为主,积极探索,巧妙创新作业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可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总之,作为“作业革命”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教师一定要大胆实践,积极反思,不断落实好“作业革命”要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承担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新民路小学)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作业成为“减负提质”的重要手段。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在作业设计与实施方面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变革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通过多元设计,让道德与法治作业更具实效性。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
一、思想引领:“作业革命”的理念革新
1.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价值”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作业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背诵,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考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作业革命”实施以来,作业设计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情境体验、实践探究、价值判断等方式,强调价值观培育。
2.从“聚焦教材”到“链接生活”
在“聚焦教材”阶段,作业设计主要围绕教材展开,虽然能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感到困惑、无助。“链接生活”让道德与法治作业更具开放性,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升了核心素养。
3.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
评价维度更加多元:不再局限于答案正确与否,而是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道德情操等多个维度;评价主体不再仅限于教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被引入,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全面。
二、行动实践:“作业革命”的具体实施
1.创新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性作业:对于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了解社会、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可以有效促进其全面发展。如在教授《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虚拟的消费情境,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商家和监管部门等角色。
探究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能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满足其成长的需求。如教学《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可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塑料制品有哪些,通过问长辈、自己调研、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探究塑料的特性等。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性作业: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知识的教学最终要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写便签、书信、日记或反思等方式,结合生活记录课程学习后的收获、感悟和反思,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内化与法治行为的自觉践行。
2.丰富作业内容,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引入经典案例: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案例融入作业中,以此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结合时事热点:为实现育人目标,增强作业的时效性和吸引力,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必须围绕课程内容,及时融入时事热点,在增强课程现实感和时代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着眼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设计作业。例如,依托“红领巾法学院”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3.优化作业评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中坚持以生为本,以激励为主,积极探索,巧妙创新作业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可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总之,作为“作业革命”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教师一定要大胆实践,积极反思,不断落实好“作业革命”要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承担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新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