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优待看教育公平底线

□关东客

字数:1020 2025-04-02 版名:声音
  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正式宣布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提及“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享受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引发关注。长沙市改变以往做法,对高层次人才子女中招计划实行单列,本意是为了规范加分优待项目。可从当地民间反映看,非高层次人才的普通家长显然并不买账。
  目前各地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对于其子女中考都有相应的照顾政策。普遍的做法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或者降分录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高层次人才的尊重和激励,也在实践中被广泛接受。当然,也有少数地方采取的是像长沙这样招生计划单列的做法。
  长沙此次的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其出发点无疑是为了在高层次人才争夺战中占据有利地位。给予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优待,旨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其能够安心在长沙施展才华,助力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从城市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这一举措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然而,教育公平始终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是不容轻易触碰的底线。虽然政策强调“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但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即便高层次人才子女的招生路径与统招分开,可一旦他们占据了特定的教育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意味着普通学生可获取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应减少。另外,以父母的人才层次来区分教育资源的分配,无疑会让部分学生在这场竞争中,从一开始就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短期来看,可能会提升城市的人才竞争力,带来经济效益和创新活力,这是追求效率的体现。但从长远来看,如果教育公平受到过度冲击,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当人们认为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公时,会对社会公平正义产生怀疑,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这也可能会打击普通家庭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可能导致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与和谐发展。
  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高考当然可以优待,只是这种优待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不损害教育公平为前提。比如,可以在入学服务的便利性、信息的精准推送等软性服务方面给予优待,而不是直接在学位分配等核心资源上进行区别对待。
  高层次人才要优待,但教育公平底线不能突破。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优待政策的实施,需要在吸引人才与维护教育公平之间找到平衡。对于长沙而言,在推进新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加强政策的透明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要让公众清晰地了解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优待的具体操作流程、资源分配机制等,确保整个过程公平、公正、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