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学业预警机制这一“听诊器”

□龙敏飞

字数:955 2025-04-02 版名:声音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官网公布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全校本科生学业预警名单。经审查决定给予全校(包括三个校区)共737名学生学业预警,给予134名学生学业预警并第一次降级试读,给予81名学生学业预警并再次降级试读。(3月25日人民网)

  737名学生学业被预警、215名大学生被降级,消息一出,立马引发关注。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均以“严进宽出”为主,导致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应对时局变化,此次华南理工大学的做法,确有向“严进严出”靠拢的意味,获得关注自在情理之中。类似做法,此前在深圳技术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均有探索,这反映出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正在不断升级,向更科学、更合理的多方共育模式转变。
  学业预警制度的推出,是及时且必要的提醒。之前面对学生犯错、出错等问题,学校基本上都是“事后处理”,这种做法很有争议:为何之前不提醒?如今的学业预警制度,则弥补了这一短板,通过量化指标,在学生学习轨迹出现偏离时及时“亮黄灯”,有助于帮助学生及时“浪子回头”,保质保量完成学业任务。虽然各所学校的规定不尽相同,但目的如出一辙,都是希望通过多方共育确保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这一制度的推出,既是保障高校教育质量的防火墙,也是检验高校育人智慧的试金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但这也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学生因基础薄弱、缺乏专业兴趣等原因,容易出现学业困难的现象。应对这一困境,学业预警机制能及时发现问题,最大限度地规避不良后果。
  学业预警机制的推出若想达到理想效果,仍需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对学生来说,面对这一预警,要重新审视自我、调整学习状态,及时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加强对自我的约束与管理,努力提升学业水平。对家长来说,也要行动起来,积极与孩子、老师等沟通交流,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保持更加良好的学习状态。只有学校、家长、学生均有所作为,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业道路上稳步前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育的使命在于让每个受教育者得到合适的发展。学业预警机制就像是教育的听诊器,敏锐发现“问题病灶”,及时“把脉开方”。唯此,才是这一制度的最终落脚点,也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奔赴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