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前行,在磨砺中蜕变

□张春苗

字数:1563 2025-04-02 版名:成长
  参加国培计划“自主选学项目”小学语文培训的这段时光,宛如一段深刻而绚烂的旅程,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和团队成员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长与蜕变。
  初遇国培:开启希望之门
  初闻自己当选为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坊主时,内心既激动又有些许不安。激动的是能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安则源于对自己能否肩负起引领团队成长这一重任的担忧。然而,国培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我怀揣着期待与决心,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理念更新:点亮前行灯塔
  国培的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一系列专家讲座如一场场知识盛宴,让我和团队成员们应接不暇。其中,关于“大语文观下的阅读教学拓展”的讲座让我深受触动。专家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语文教学从课本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汲取养分。这与我们以往较为局限的教学思路形成了鲜明对比。
  回到团队中,我组织了第一次线下研讨活动。我迫不及待地将所学分享给大家,然而,团队成员们的反应却并不一致。有的老师眼神中透露出新奇与渴望,而有的老师则眉头紧锁,满是疑惑与担忧。李老师率先发言:“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不会太脱离考试了?学生的成绩能保证吗?”王老师也附和道:“是啊,在我们学校,课时本来就紧,哪有时间去拓展这么多课外内容呢?”面对这些质疑,我并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引导大家深入探讨。我们一起重新审视了语文课程标准,发现“大语文观”其实与课标要求高度契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团队成员们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尝试接受这些新的理念,这也让我明白,理念的更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的引导和深入的思考。
   实践探索:反思改进成长
  有了理论的武装,我们迎来了实践环节。我们决定以“阅读教学情境化教学法”为主题,开展一次公开课研讨活动。我们三位坊主主动请缨,承担了第一次公开课的教学任务。
  为了准备这堂课,我们团队一起查阅资料、设计教案,反复打磨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营造情境氛围,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文章,每一步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然而,公开课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课堂上,学生们似乎对预设的情境并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教学流程也显得有些生硬。
  课后,团队成员们齐聚在会议室,气氛有些凝重。承担本次公开课的张老师说:“我感觉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有的老师提出,情境的创设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过于成人化;有的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空间。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教案进行了大刀阔斧地修改。重新选择了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增加了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第二次公开课,由李老师来执教。这一次,课堂上的气氛截然不同。学生们被生动有趣的情境深深吸引,积极参与到诗词的诵读、理解和创作中,课堂上不时响起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和热烈的讨论声。看到这一幕,我们团队成员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在实践探索中的力量,也明白了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改进的过程。
   收获希望:教育之花绽放
  随着国培项目的深入推进,我们团队在教学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回顾这段国培历程,我感慨万千。作为坊主,我从最初的迷茫与不安,逐渐成长为能够引领团队前行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团队成员的声音,尊重不同的意见,整合大家的智慧,共同攻克一个又一个教学难题。而团队成员们也在国培的滋养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教学热情和专业素养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国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新天地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我们将带着国培的收获与启发,继续在小学语文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我们的成长点亮学生们求知的灯塔,让教育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