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王海梅
字数:1583
2025-03-30
版名:教育理论
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爱读书的种子。这颗“种子”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教材通过“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教学,明确了低年级阅读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爱上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然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仍是许多教师面临的挑战。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教材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一年级学生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二年级学生需“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万字”。这些目标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认知发展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提升思维能力。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阅读兴趣的策略
1.选择适合的读物
叶圣陶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选择适合的读物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关键。读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同时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 1)同步阅读与经典诵读结合。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同步阅读推荐书目,选择儿歌、童谣等朗朗上口的读物。
( 2)贴近生活的读物。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读物,如《一年级的小朵朵》《一年级的小豆豆》等,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阅读兴趣。
2.设计激励机制
低年级学生喜欢得到表扬和奖励,适当的激励机制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动力。
( 1)小奖励激发大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只要学生来教室读书,就可以获得一个小星星贴画作为奖励。这种简单的奖励机制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逐渐养成了午间阅读的习惯。
( 2)阅读成果展示。通过评选“读书之星”“读书小能手”等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这种正向反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家校共读,营造阅读氛围
教材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强调家校共读的重要性。家长的参与不仅能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还能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 1)鼓励亲子共读 。在教学中,我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 2)发挥家长示范作用。家长在阅读中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通过家长的示范,学生会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并树立起阅读的信心。
4.课外延伸,拓展阅读视野
阅读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培养阅读习惯。
( 1)以课本为载体推荐书目。在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推荐相关书目。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时,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 2)阅读分享与交流。利用阅读课和自习课时间,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评选“故事大王”“故事二王”等,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5.坚持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通过每日阅读、阅读记录卡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 1)每日阅读打卡。鼓励学生每天阅读一定时间,并通过阅读记录卡记录阅读内容。
( 2)假期阅读评比。在假期结束时,根据学生的阅读记录评选“读书之星”“读书小能手”等,激励学生坚持阅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应通过选择适合的读物、设计激励机制、家校共读、课外延伸等多种策略,在低年级学生心中种下读书的种子,帮助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正如史斯克兰·吉利兰的小诗所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让我们做那个读书给孩子们听的“妈妈”,用阅读点亮他们的未来。
(作者单位:延安慧泽小学)
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教材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一年级学生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二年级学生需“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万字”。这些目标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认知发展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提升思维能力。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阅读兴趣的策略
1.选择适合的读物
叶圣陶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选择适合的读物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关键。读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同时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 1)同步阅读与经典诵读结合。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同步阅读推荐书目,选择儿歌、童谣等朗朗上口的读物。
( 2)贴近生活的读物。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读物,如《一年级的小朵朵》《一年级的小豆豆》等,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阅读兴趣。
2.设计激励机制
低年级学生喜欢得到表扬和奖励,适当的激励机制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动力。
( 1)小奖励激发大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只要学生来教室读书,就可以获得一个小星星贴画作为奖励。这种简单的奖励机制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逐渐养成了午间阅读的习惯。
( 2)阅读成果展示。通过评选“读书之星”“读书小能手”等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这种正向反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家校共读,营造阅读氛围
教材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强调家校共读的重要性。家长的参与不仅能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还能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 1)鼓励亲子共读 。在教学中,我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 2)发挥家长示范作用。家长在阅读中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通过家长的示范,学生会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并树立起阅读的信心。
4.课外延伸,拓展阅读视野
阅读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培养阅读习惯。
( 1)以课本为载体推荐书目。在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推荐相关书目。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时,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 2)阅读分享与交流。利用阅读课和自习课时间,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评选“故事大王”“故事二王”等,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5.坚持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通过每日阅读、阅读记录卡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 1)每日阅读打卡。鼓励学生每天阅读一定时间,并通过阅读记录卡记录阅读内容。
( 2)假期阅读评比。在假期结束时,根据学生的阅读记录评选“读书之星”“读书小能手”等,激励学生坚持阅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应通过选择适合的读物、设计激励机制、家校共读、课外延伸等多种策略,在低年级学生心中种下读书的种子,帮助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正如史斯克兰·吉利兰的小诗所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让我们做那个读书给孩子们听的“妈妈”,用阅读点亮他们的未来。
(作者单位:延安慧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