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学的策略探究

□王姣姣

字数:1427 2025-03-30 版名:教育理论
  儿童在幼儿园中会学习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引导儿童进行舞蹈学习与熏陶,对于儿童的个性养成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是人类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载体。
   一、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分析
  在幼儿教育中,舞蹈具有非常高的价值。首先,喜爱跳舞是儿童的自然性格,儿童在年幼时就会随着乐曲摇摆,自然地表现出对跳舞的热爱;其次,舞蹈是一种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能增强儿童的美学意识。通常情况下,舞蹈都会随着音乐的节拍而来,音乐是我们用来表现情感的一种手段,再加上舞蹈中有优雅的姿态,在这种双重美的作用下,孩子们很容易就养成了美的概念和价值观。此外,跳舞有助于儿童形成群体意识和协作意识。跳舞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幼儿舞蹈教学路径
  1.优化氛围,把握感受
  “儿童是天然的艺术家”,这是由于他们天性活泼且喜爱新奇的东西,更擅长想象,想象往往是定义儿童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成长。幼儿舞蹈主要以集体舞蹈的形式存在,重点在于老师的演示、儿童的模仿以及舞蹈技巧上。但是,儿童具有创造力的部分被忽略了,假如能够为儿童创造一个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快乐展示、充分满足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环境,我们会看到幼儿总是会有自己的创意。这个时候,老师要善于抓住儿童特有的“创作”,把他们的“创作”展示给所有人看,然后用信任的眼神,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律动,这样,他们的创作热情就会提升,他们的创意就会逐渐被挖掘。
  2.结合游戏,辅助提升
  喜欢玩是孩子的本性,因此,在舞蹈中加入游戏,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相一致。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完成动作,让孩子体会跳舞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例如,在训练跳跃动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扮演小白兔;在训练横跑的时候,可以从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入手,让孩子们对这些动作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进行专门的指导。
  3.考虑生活,有效贴近
  在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生活经验,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舞蹈的含义,进而更投入地参与舞蹈训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舞蹈“采摘节”中,不同阶段的采摘和人们的表现都存在差异性,教师可以搭配不同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有一种身处真实采摘园中的感觉,他们自然会对这些场景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再对摘花的动作进行标准的引导,加入几个其他的舞步,一段摘花的舞蹈便被生动地展示了出来。
  4.把握参与,有效创编
  舞蹈创作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注重形象化,便于儿童理解。在进行动作选择时,不应该太困难,要做到容易简明、形象直观,同时也不应该有太大的动作,应该是幼儿能够做到的,动作的衔接与变化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样才有利于幼儿记忆。因此,老师要主动为幼儿创造空间,让他们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表现形式,用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来对舞蹈中的因素进行解读,让他们变成舞蹈的创编者,真正成为舞蹈的主人。同时,不但要让孩子们自己说,还要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比如舞蹈“小兵的一天”,在舞步的选择上,教师要尽量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并邀请他们参与到舞步设计中。首先确定好要用到的道具与服饰,明确创作的舞种,对该舞种所需的服饰和道具进行相应设计。其次就是如何创编动作,让孩子们说出他们希望在跳舞中使用哪些动作呈现出不同的乐段,让整个舞蹈有起有落,动静交错。因为有了幼儿的参与,舞蹈就变成了一种思维载体,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幼儿的偏好和兴趣以及他们对事物的看法。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新区第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