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开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篇章
□吴春喜
字数:1549
2025-03-30
版名:理论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AI)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加速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未来与AI的交集将会更加频繁且深入。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不仅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是为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钟柏昌教授指出,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走向成熟,不能仅仅依靠政策的推动,更需要学校、企业等多方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这一观点直击要害,提醒我们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学校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各中小学应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和学习人工智能知识。同时,为课程配备合适的教师是关键所在。这些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将复杂概念简单化的教学能力,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知识。此外,足够的课时和经费投入也是保障人工智能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合理安排人工智能课程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同时,学校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投入,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软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开学第一课上,教师们巧妙地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提示词功能,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智能时代学习探索之旅。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提示词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智能社会的学习方式和能力。
重庆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人工智能同样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们借助智慧教育资源库,能够快速生成符合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案,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兴趣。
然而,仅有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企业在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的构建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钟柏昌教授提到,人工智能企业应加快开发匹配中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数据采集工具和模型训练平台,以及可切分算力的国产算力服务器产品。这些软硬件解决方案的提供,将大大降低中小学校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门槛,使更多学生能够受益于人工智能教育。同时,企业还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课程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在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孙宇的观点提醒我们,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从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综合考虑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能力的AI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教学做创合一”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A I技术的魅力和挑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造中成长。
此外,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中小学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人工智能相关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引进具有AI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在评价体系方面,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又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总之,构建一个完善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应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不断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通过多方合力、共筑基石,我们相信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