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无礼老师不能失德
□张立美
字数:1142
2025-03-26
版名:声音
近日,济宁一位学生家长在网络上发帖称,自己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小凡(化名),在体育课上被数学老师殴打。据家长描述,当天小凡在体育课上惹怒数学老师吴老师,吴老师上前击打小凡的头部9次,小凡的脸颊出现严重的红肿。事后,吴老师承认了打人举动,称自己听见小凡大声戏谑地喊自己的名字,一怒之下便动了手:“我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对人极为不尊重,他不是正常的喊,是那种大声的、戏谑的喊。我打他嘴,他嘴贱,我就说。”(3月20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极目新闻)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师长是学生的基本品德。十多岁的小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戏谑地喊五十多岁老教师的姓名,这是非常无礼的行为,是一种不当行为,不是一名小学生应有的样子。《中小学生守则》要求中小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也要求小学生“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更是脆弱、不负责任的教育。从教育角度说,对于学生大声喊老师姓名这种不尊敬师长的无礼行为,老师有责任、有义务进行积极管教,乃至实施教育惩戒,及时纠正当事学生的错误言行,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按照《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七条的规定,学生有“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情形的,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
但是,老师对无礼的小学生,采取直接击打学生头部的方法进行教育,且达到9次,致使学生脸颊出现严重的红肿。这种管教手段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超出了教育惩戒的正常范围,逾越了教育惩戒的边界,实质上是一种体罚学生的行为,丧失了师德底线。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要求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也要求教师“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进一步明确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教师有体罚学生行为的,情节轻微的,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当暂停履行职责或者依法依规给予处分;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构成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尊师重道,但不能容忍教师失德;维护教育权威,也要守护学生身心健康。面对学生的不当言行,教师应当严格管教,不能放任,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但是,不能逾越法律底线,管教手段不能超出教育惩戒边界,更不能一味迷信棍棒教育,动辄体罚学生。这需要教师管控好个人情绪,提高职业素养,多一些耐心和爱心,认识到教育的真谛是唤醒而非驯服。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师长是学生的基本品德。十多岁的小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戏谑地喊五十多岁老教师的姓名,这是非常无礼的行为,是一种不当行为,不是一名小学生应有的样子。《中小学生守则》要求中小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也要求小学生“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更是脆弱、不负责任的教育。从教育角度说,对于学生大声喊老师姓名这种不尊敬师长的无礼行为,老师有责任、有义务进行积极管教,乃至实施教育惩戒,及时纠正当事学生的错误言行,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按照《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七条的规定,学生有“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情形的,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
但是,老师对无礼的小学生,采取直接击打学生头部的方法进行教育,且达到9次,致使学生脸颊出现严重的红肿。这种管教手段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超出了教育惩戒的正常范围,逾越了教育惩戒的边界,实质上是一种体罚学生的行为,丧失了师德底线。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要求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也要求教师“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进一步明确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教师有体罚学生行为的,情节轻微的,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当暂停履行职责或者依法依规给予处分;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构成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尊师重道,但不能容忍教师失德;维护教育权威,也要守护学生身心健康。面对学生的不当言行,教师应当严格管教,不能放任,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但是,不能逾越法律底线,管教手段不能超出教育惩戒边界,更不能一味迷信棍棒教育,动辄体罚学生。这需要教师管控好个人情绪,提高职业素养,多一些耐心和爱心,认识到教育的真谛是唤醒而非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