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乃本心

——评《春天的声音》

字数:846 2025-03-26 版名:悦读

  □胡笑兰
  我以为,当涉及世情百态时,没有什么想象力能够超越生活本身。
  语文教师蔡德仙的散文集《春天的声音》出版了,洋洋洒洒30万字,娓娓细语,讲她的祖父母、爱人、友人,讲艺术家、陌生人,讲她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表达着最真实的感情。
  《春天的声音》用词讲究、精准,绝不拖沓,就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乱用。语言质朴、克制,内里却是无尽的情思,如流泉涌动,这恰恰是好散文必备的要素。蔡德仙坦言,她喜欢读丰子恺的散文。我认为,阅读很重要,那将影响以至于决定一个人的语言风格、行文习惯。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蔡德仙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在她的书中,我们仿佛能听见小草的呢喃。
  “夏天,北位河长满荷花,芳香遍野,赶海回来的人都在河边拾掇干净,再潜到河里挖一两截藕茎边嚼边往家里走。冬天,北位河的水干枯了,全村老少就打着赤膊到河里挖莲藕,个个都成了泥人,但晚饭时,那满村的藕香让人乐此不疲。”在蔡屋村度过多少寒暑,看过多少次潮涨潮落,她已经记不清了。许多细节和情节,让人们记住了那个阳江市海边的美丽渔村。书中对环境的描写,简单淳朴,却绝不呆板;隽永自然,又不哗众取宠。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仿佛身处其中。那些景物生逢其时,刚刚好就在那里。
  “早起的燕子喃喃低语,有的紧随在父亲的身后,争抢着新耕出来的虫子;有的停在高高的电线杆上忙着谈情说爱;有的低飞盘旋,尽情抒发回到老家的愉悦。密密麻麻的春雨淅淅沥沥,斜织着父亲的梦、燕子的梦、田野的梦。天空越来越亮,三三两两的农人从小村不断涌出,像春草般一下子长满了田野的每个角落,绿色的地毯还在不断地延伸。”
  那些花、草、小动物被她的笔赋予了温度。纯粹的大自然因为人的出现,与人的相互奔赴,形成了如今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些美景需要被表达、被记述。作者以一颗敏感之心,与自然亲近,给予自然一种既个性又温柔的描述。有了这些描述,生命的内涵就在文字间延续。
  耐人寻味的句子,富有诗意的句子,书中俯拾即是。一部《春天的声音》,包含了自然的声音、民族的声音、历史的声音,不一而足,嘤嘤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