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 史晓敏

字数:1192 2025-03-23 版名:理论
  乡村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要求。笔者认为,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使其获得更多职业幸福感与角色认同感,是乡村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根本保障。
  唤醒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要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理念。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千修万修,根在自修。教育家型乡村教师的积极涌现依赖于乡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自觉和强大内驱力。因此,唤醒乡村教师自觉发展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了解需求,构建合理的研修供求关系。通过定期谈话、调研的方式,精准识别教师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比如青年教师需要提升教学能力;骨干教师需要以创新的设计引领学生思维拓展,以优带弱帮扶、定制提升项目等,引导培育对象找准发展方向,为其提供“拔节成长”的不竭动力。
  第二,利用本土资源与空间,开展项目式学习。在以乡土资源激发乡村教师发展自觉的同时,提升他们对乡土资源的挖掘和改造能力。比如陕西省旬阳市红军镇,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红军”命名的乡镇,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各类学习教育,能够让乡村教师感受先烈们为实现民族独立所作出的牺牲,激发他们对祖国、对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强化其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升自我认知与反思能力。建立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科学重塑乡村教育生态,在良性互动中,唤醒乡村教师个体发展的自觉意识。只有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四,宣传并树立榜样,用身边人身边事培育乡村教师教育情怀。乡村学校应主动宣传党和人民公认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榜样,帮助乡村教师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实质,激发他们内心的敬仰与追求;还可以挖掘身边的榜样,从乡村教师中发现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先进典型,通过身边的榜样及其奋斗历程、教育理念引领乡村教师的教学行为。
  最后,为乡村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实践平台。积极寻求“外力”,主动与高校深度结对,实现理念先行,帮助乡村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比如旬阳市和西安外国语学校开展“双百工程”结对帮扶活动,选送乡村学校的教科研主任去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小学开展浸入式学习,搭建学习研究共同体;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强化科研论文成果评选等活动,鼓励乡村教师养成写“教育随笔”的习惯。通过系统化举措推动乡村教师教育方法创新,使乡村教师明确职业职责和价值使命。
  通过上述方法,激励乡村教师保持学习、反思和创新的姿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期待广大乡村教师在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