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表征助力主题班会
□ 胡小芳
字数:1434
2025-03-16
版名:知行
多元表征作为促进学生深度融入主题班会的“思维运动”,是学生进行认知建构与问题化解的重要载体和技术支撑,它借助可视化的心智外显、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抽象化的逻辑演绎,为主题班会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因此,班主任要基于主题班会的现实需要和学生心理认知需求,大胆探索多元表征在主题班会中的应用方法和育人价值,助力学生突破认知障碍和思维局限,实现主题班会立德树人之目标。
实物表征
实物表征是指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根据实际需要,将实物作为主题班会的道具或工具,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丰富认知。
眼见为实。学生的认知大都建立在实物感知的基础上。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在讲述抽象的道理时,要善于以实物为媒介,引导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形成一般认知,并获取基本的经验感知和情感态度。比如,在以“校纪班规”为主题的班会中,班主任首先可以呈现部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生活中需要规则。然后再通过校纪班规读本的呈现和逐条解读,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理解校纪班规对学校、班级和自身的重要保障作用。
动作表征
动作表征是指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围绕主题内容,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已有经验,开展适切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征亲身实践、亲历体验、知行合一。
实践出真知。在开展主题班会时,班主任要立足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积极探索议题式、项目式、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促进他们在学以致用中提升感悟,实现主题班会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化。比如,在以“劳动最美丽”为主题的班会中,班主任可以结合实际,开展“课桌整理”“卫生角整治”“寝室内务整理”等项目式劳动,学生通过任务制定、任务参与、任务评价等环节,既实现了身体与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也锻炼和培养了劳动技能。
图像表征
图像表征是指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结合教学实际需要,通过图表、图像、视频等视觉化的方式呈现相关信息或表述相关内容。图像表征具有可视化、具体化、直观化的特性,既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班会主题内容的外在表征内化和内在表征外化,又能实现主题班会的价值渗透和情感的沉浸式体验。比如,在“防溺水”主题班会中,为了让学生真正记住防溺水的“六不四要”,班主任以图配文的方式将“六不四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形成对防溺水的正确认知。同时,为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班主任又组织部分同学拍摄了防溺水教育的“三句半”视频,剪辑后在主题班会中展示,生动活泼的视觉效应让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实现认知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言语表征
言语表征是指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以主题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精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对观点的理解和思考的路径。言语是思维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它贯穿于实物表征、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等多种方式之中,能让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看见”。班主任要善于在主题班会中创设开放、互动、共享的学习氛围与场景,主动放手,让学生充分掌握“话语权”,积极、主动、大胆地阐述观点,锤炼思维和表达情感。比如,在以“青春正能量”为主题的班会中,为了使学生正确地认识“青春正能量”,班主任以“大国工匠”徐立平的事迹为例,设计了用图像表征展示其青春奋斗的历程,让学生阐释徐立平身上的“青春正能量”,学生在思考、讨论、表述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锤炼了品质,涵养了精神。
实物表征
实物表征是指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根据实际需要,将实物作为主题班会的道具或工具,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丰富认知。
眼见为实。学生的认知大都建立在实物感知的基础上。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在讲述抽象的道理时,要善于以实物为媒介,引导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形成一般认知,并获取基本的经验感知和情感态度。比如,在以“校纪班规”为主题的班会中,班主任首先可以呈现部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生活中需要规则。然后再通过校纪班规读本的呈现和逐条解读,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理解校纪班规对学校、班级和自身的重要保障作用。
动作表征
动作表征是指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围绕主题内容,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已有经验,开展适切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征亲身实践、亲历体验、知行合一。
实践出真知。在开展主题班会时,班主任要立足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积极探索议题式、项目式、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促进他们在学以致用中提升感悟,实现主题班会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化。比如,在以“劳动最美丽”为主题的班会中,班主任可以结合实际,开展“课桌整理”“卫生角整治”“寝室内务整理”等项目式劳动,学生通过任务制定、任务参与、任务评价等环节,既实现了身体与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也锻炼和培养了劳动技能。
图像表征
图像表征是指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结合教学实际需要,通过图表、图像、视频等视觉化的方式呈现相关信息或表述相关内容。图像表征具有可视化、具体化、直观化的特性,既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班会主题内容的外在表征内化和内在表征外化,又能实现主题班会的价值渗透和情感的沉浸式体验。比如,在“防溺水”主题班会中,为了让学生真正记住防溺水的“六不四要”,班主任以图配文的方式将“六不四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形成对防溺水的正确认知。同时,为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班主任又组织部分同学拍摄了防溺水教育的“三句半”视频,剪辑后在主题班会中展示,生动活泼的视觉效应让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实现认知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言语表征
言语表征是指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以主题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精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对观点的理解和思考的路径。言语是思维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它贯穿于实物表征、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等多种方式之中,能让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看见”。班主任要善于在主题班会中创设开放、互动、共享的学习氛围与场景,主动放手,让学生充分掌握“话语权”,积极、主动、大胆地阐述观点,锤炼思维和表达情感。比如,在以“青春正能量”为主题的班会中,为了使学生正确地认识“青春正能量”,班主任以“大国工匠”徐立平的事迹为例,设计了用图像表征展示其青春奋斗的历程,让学生阐释徐立平身上的“青春正能量”,学生在思考、讨论、表述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锤炼了品质,涵养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