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育人的角色定位和提升措施

□ 吴 昭

字数:1527 2025-03-16 版名:教育理论
  家校协同育人对学生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家庭教育缺位或越位,会给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逐渐走向合作共赢才是理想的选择。
  然而家校协同育人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一些阻碍:合作目标过于单一,只是注重学生智育发展;合作的适用范围较小,常常出现在学生犯错误的情况下,家长认为教师“告状”是对孩子的不满意或轻视,从而心中产生嫌隙;学校对文化背景不同的家长提出相同的要求,可能无意中使有的家长感到力不从心等。想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双方应当构建一种共同提升、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因此在教师与家长沟通协作前,首先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和职责权利。
  一、家校协同育人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在家校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下,学校教师角色定位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对于学生而言是思想品德的塑造者、知识传授者、学习能力培养者、个性发展的支持者。教师在家校协同育人中是核心力量,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教师作为协调者与沟通者,将学生的表现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确定学校教育目标与行动实施的一致性。教师应当倡导正确的教育价值观,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带动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教育,尽自己的力量协同整合学校、社区等各方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二、家校协同育人中的家长角色定位
  《家庭教育促进法》对父母的责任已有定位,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要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父母双方应当传授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支持孩子学业的发展;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和陪伴,提供经济支持,确保孩子教育和未来生活有保障。
  三、教师在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的提升措施
  教师应当满怀仁爱之心和树人之志与家长开展沟通,以便能更好地为学生营造安全、舒适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扩展沟通的有效途径,为家校合作交流不断赋能:
  1.教师需要了解家庭和学生情况,明确需求。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学生背后背景不同、条件各异的家庭。想要做好教育,教师一定要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和家庭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系统了解家庭情况可以对本班级学生未来教育的方向有宏观的把握。爱的基础是理解,教师要理解家长的需求和期待。对于各方面不断成长进步的学生,家庭和孩子的期望是各方面能力的继续提升,教师在职责范围内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和全面成长的环境,让孩子充分发挥潜能,鼓励他们创新与实践,让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2.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多维度和家长协同育人。教师在学校可以将学校日常活动借用微信、QQ等平台与家长保持沟通,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活动和表现。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应当通过语言表达和教育活动让家长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果学生存在日常行为或是思想品德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教育后应该以电话或面谈直接、高效地告诉家长,此时教师需要预见到自身的教育认知会不会和家长观念产生冲突或分歧,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家长接受教师的建议。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表达教育理念和想法,结合正向的榜样和建议,启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3.给教育留白,留出家校融合与上升的空间。教育的魅力不仅是充盈,更美好的部分是留白。因为留白,才更能给教育提供思考和重塑的空间。给教育留白,给家长更多时间思考孩子的需求和能力。给家校双方都多一些时间,等待着顿悟发生、等待着问题解决、等待着教育花朵的绽放。家校的高效配合是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将会给孩子的教育提供至真至善至美的支持,给孩子心灵深处带来源源不断的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