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德树人中传承和践行雷锋精神

——2024年度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剪影

字数:2919 2025-03-12 版名:视点
  □魏淑敏
  近年来,陕西省教育系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推动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涌现出一大批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和个人。
  日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西安建大附小”)、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交大心理中心”)2个集体和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付玉明、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王海花、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宁练、铜川市朝阳实验小学教师刘丽芳、榆林市第二十八小学教师王利珍、铜川市耀州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活动部部长刘须然、杨陵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陈奇伟、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崔桓荣等8名师生,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命名为2024年度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和个人。
   将雷锋精神落实到点滴日常
  设立班级宣讲平台,组建公益小分队,评选校园“小雷锋”,开展支教帮扶送温暖、家校联动进社区公益活动……一直以来,西安建大附小秉持“将雷锋精神落实到点滴日常”的理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用,引导师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我们鼓励学生前往养老院、图书馆、社区开展实践活动,传递温暖与关爱;通过每周评选校园‘小雷锋’等激励活动,引导学生以微小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西安建大附小有关负责人说,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学校青年教师志愿者服务队每年都会前往旬阳、丹凤、蓝田、高陵等县区,为山区农户送去温暖,为偏远学校支教送培,以实际行动体现人民教师立足岗位学雷锋的时代价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据了解,西安建大附小还积极构建“家校联动”机制,开展“雷锋志愿者植树护苗”“学雷锋社区花园共建”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共同弘扬和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以“五位一体”(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危机预防、实践活动、平台保障)心理育人体系为依托,用专业与温情点亮学子心灵之光,这是交大心理中心将雷锋精神融入心理健康服务全链条的生动写照。
  作为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示范单位、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近年来,交大心理中心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下沉学生社区,年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500课时,打造从必修课到心理微课的多元课程体系;还组建跨校区“全天候”心理咨询服务团队,年均提供咨询1万人次,开展讲座、团辅400余场,服务触角延伸至学生成长的每个角落;建立动态心理监测机制,连续多年滚动开展全员心理普查,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开设“睡眠门诊”,邀请精神心理科专家入校坐诊,为校园安全筑牢“心”防线。
  此外,交大心理中心开创“心理+”融合育人实践,将心理育人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推出11大类28项特色活动,吸引超5万名学生参与,让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并建设了信息化心理服务系统,打造多功能、全链条的“一站式”心理育人平台;牵头建立了“医校结合”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了20余所三甲医院与省内高校的深度协作……
   在立德树人中发扬雷锋精神
  从法学系的学生到刑法学的青年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付玉明教授一直秉持着治学严谨、追求创新的躬耕态度,他认为“为人师者要善于带动学生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付玉明和学生在一起

  2010年以来,付玉明利用课余时间创办和主持研究生“经典读书会”和“学术工作坊”,贯彻因材施教和个别指导的原则,指导学生读书和学术写作,他以热情饱满的状态、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调动起大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他带领团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成员在核心期刊共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共同完成教材编写5部;团队成员作为主持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陕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获得横向课题资助10项……
  “成果是新的起点和新的激励。”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王海花教授说,不管身上的头衔有多少,自己始终是一名人民教师。多年来,王海花不断更新知识,实现由“经验型教学”向“科研型教学”转变,践行学科交叉互融的“大教学观”。她坚持原始创新,致力于环保高性能和功能新材料的前沿科学研究,推动了学院科学研究的产业化发展,2024年度她荣获了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入选了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获批了2024年陕西省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项目。
  像王海花一样,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宁练在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针对小班授课的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塑造。他按照“专业化、学术化、国际化”三化融合的人才培养思路,采用中英双语授课方式,聚焦地表过程各个圈层,重视“水—土—气—生—人”相互作用,系统讲解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学生树立区域相互联系、圈层相互作用、人地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让其学会利用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地理学问题……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的使命。”铜川市朝阳实验小学教师刘丽芳以爱心、耐心、细心关爱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为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她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四步教学法”,即课前深研、课中放手、严抓作业、关注后进,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她又鼓励学生在班级群开展“每日一题”微视频讲解分享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学校成立的10人“红色故事宣讲团”中她的学生就有7名……
  用“师者的力量”服务社会
  “时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践行雷锋精神,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服务群众、回馈社会。”这是榆林市第二十八小学教师王利珍的格言,也是她的行动。扎根教育一线多年,王利珍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让帮扶进社区、进养老院、进贫困村……她资助了两名贫困大学生,还帮扶一位残疾母亲撑起三个孩子的家,带动全校教师捐款捐物。
  在王利珍的带动下,近年来,榆林市二十八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学雷锋 爱为宝”主题捐助活动、“创卫行动爱护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希望孩子们能在行动中体会到学雷锋就是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她说。
  作为从事音乐教育的专业人士,铜川市耀州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活动部部长刘须然希望能用音乐更好地展现时代精神和风貌,表达家乡和红色老区的人民精神。多年来,她组织和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达百余场次——组织耀州音协会员到敬老院、学校、社区做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孩子送去文艺表演,用自己的力量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邀参加中宣部和中国文联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慰问演出、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服务团“送欢乐下基层”演出、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参赛作品惠民展演、央视“走进新农村”慰问演出……她和她的歌声已经成为推介铜川、推介耀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今后,无论身处何地,大家都要敬畏法律,恪守底线,以专业的法律素养服务社会……”这是付玉明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对学生的寄语,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多年来,付玉明带领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积极为立法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并且多次受邀在媒体、机构进行案例分析和普法宣讲,以力所能及的法律服务践行着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