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高中学位供给是缓解普职分流焦虑的良方

□何 勇

字数:1210 2025-03-12 版名:声音
  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了2024年工作,介绍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3月5日新华社)

  继年初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统筹推进市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这无疑直击当下教育痛点,为缓解近年来中考“普职分流”焦虑指明了解决方向,凸显了国家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大多数家长眼中,参加普通高考是迈进大学校门的正统渠道,读普通高中承载着学生和家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实训设备陈旧落后、升学渠道狭窄、职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使得职业教育、职校生的社会认可度比较低。职业高中、中职学校常常被人贴上“低人一等”的标签,中职教育被边缘化,甚至职校生也会被贴上各种不堪的标签。
  大众的这种认知偏差,加上近年来中考“普职分流”政策执行趋严,稀缺的普通高中教育学位导致中考升学竞争异常激烈,深深刺痛了广大家长的敏感神经,致使教育焦虑情绪蔓延。为了能在中考竞争中突出重围,升入普通高中就读,学生和家长都背负着巨大压力。
  中小学生除了应对繁重的校内学业压力外,周末、节假日乃至晚上还要穿梭于各类课外辅导班、培训班之间,每日学习时间超长,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71%的初中生晚上12点后入睡,平均睡眠时间仅为6小时。这不仅加重了家庭在教育支出上的经济负担,阻碍了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还极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下,不少初中生已经出现了抑郁等心理问题,令人担忧。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等机构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我国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0%,小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0%。
  在此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意味着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可以获得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能够让“普职分流”由现在的中考延迟到高考。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和家长对高等教育的渴望,能够有效缓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教育焦虑,有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
  当然,“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还需政府、学校、社会多方协同发力。各级政府要加大高中教育阶段的财政投入力度,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适度扩建新建普通高中,积极发展综合高中,强化高中集团化办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中办学,优化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和布局。同时,完善职教高考(对口高考),扩大职校生升学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