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也会灿烂绽放

□康丹芸

字数:1599 2025-03-12 版名:成长
  我至今仍记得第一天走上讲台时,48双眼睛低垂着,像被雨水打蔫的苔藓,整个教室沉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两个穿黑色卫衣的男生缩在教室最后一排,帽檐压得我根本看不清他们的脸。
  这是一个高职院校传媒专业的班级,我教授他们新媒体写作课程,同样的班级我另外还带了三个。在上课前,我就听其他老师说这些学生上课很不积极,让我做好自顾自讲课的心理准备。没想到上课后,课堂的气氛比我预想中的还要沉闷。每次提问,我都用满怀期待的目光扫过教室,得到的回应大多是躲闪的眼神和低低埋下的头。无尽的沉默,如同一道深深的沟壑,将我和学生隔开。好不容易有个女生在我的多次邀请下站了起来,声音却小得像蚊子哼哼,还没说几句,就紧张得再也说不出话来,最后满脸通红地坐下了。而另一个男生,虽然回答正确,但还没等我回话,便已怯生生地问:“老师,我是不是答错了?”他们羞赧的目光和小心试探的神情,像尖刺狠狠扎痛了我的心。
  难道要一直这样下去?带着无奈和困惑,课后我咨询了一些前辈。他们告诉我,高职专科学生大多会被贴上“没用”“没前途”之类的标签,久而久之,强烈的自卑感就像一层阴霾,笼罩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想要有所改变,帮助他们重建自信是关键。要怎么去做呢?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些方法,又参考了几位同事的建议,思量再三,决定采用“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认识并记住每一位学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渴望被尊重,因此,我把这件事当成了我的第一要务开始实施。
  我并不是他们的班主任,而且只上短短一学期课程,四个班近两百人,要认识并记住每一位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将所有学生的姓名和照片一一对应打印成册,反复记忆。之后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当我准确无误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时,他们那种惊喜溢于言表。有位名字里有多音字的学生甚至激动地跟我说:“好多人都叫错我的名字,这么久我都习惯了,没想到老师您居然读对了。”我相信他们是能感受到被尊重的,而这也为我们之间搭建了一座通往信任的桥梁,此后学生们的配合度明显提高,课堂的氛围也逐渐活跃了起来。
  第二步,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在展示与分享中绽放光彩。为了让更多学生找回自信,我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方法,最后选择了翻转课堂的模式,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然后分别就某个知识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分享。除了内容质量,我特别重视学生表达与控场等方面的能力,敢于表达自我,是他们重建自信的必经之路。
  一开始,学生们还都很拘束紧张,站在讲台上结结巴巴讲两分钟就匆匆结束。我不停鼓励他们,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十次八次总能行。慢慢地,学生们的表现越来越好,曾经那个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生动起来,热烈的讨论声和坚定铿锵的演讲声久久在教室里回荡。
  第三步,走进学生的世界,用学生之长鼓舞学生。课余时间,我找学生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喜好,从他们的兴趣特长入手,试图找到重启他们自信之门的钥匙。在学习之外,他们有着非常精彩的生活:有的热爱摄影,有的是运动达人,有的喜欢写言情小说……聊到他们的专长时,学生们的眼中都放着光。
  我大胆放开了条件,不限主题,不设条框,让学生自己选择新媒体写作任务去完成,中间有问题我再指导。果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喜欢拍摄美食的女生开通了账号,用短视频记录下岭南美食诱人的色香味,当在网络平台上获得大量点赞时,这个总爱用刘海遮住眼睛的女生,第一次主动在课堂上举手并与我讨论如何修改脚本内容。而另一位数码控男生交来的《××入门与避坑指南》一文,表现出优秀的产品分析能力,我建议他修改后投稿给相关公众号,收到用稿通知那天,他一脸得意地向大家分享经验……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三步走”战略已见成效。如今推开教室门,我会看见一双双眼睛大方地与我对视,撞见捧着平板来问我修改意见的身影,听见此起彼伏的“这个选题更好”的争论……我不由想起袁枚那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或许,教育的真谛从不在修剪与规训,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自信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