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的暖阳洒遍四方
——记陕西省安康市高新区第四小学教师赵华
字数:1630
2025-03-12
版名:新闻

□王宗涛
清晨,一缕柔和的阳光轻轻探入陕西省安康市高新区第四小学一年级(1)班的教室里。赵华站在讲台上,用手指着多媒体课件上的立体图形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生们紧盯黑板,小脸上满是好奇和专注,跟随她一起探寻数学的奥秘。
赵华已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奉献了24年。2000年毕业时,她进入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北河小学。那是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当时学校教学设施极度匮乏,乡村生活条件也很艰苦。但她很快适应了乡村的环境,也看到了乡村孩子求学的艰辛,于是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她用心雕琢每一堂课,经常利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耐心陪伴每一名学生,时常走进他们的家里送去温暖。
因教学成绩显著,2002年,赵华调任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并成为数学教研组长。她专注于教学研究,注重以创新方法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积极组织研讨攻克教学难关,先后荣获区级、市级教学能手称号。
2017年,赵华凭借卓越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作为优秀骨干教师被遴选至安康市高新区第四小学任教,自此肩负起数学教研组长以及年级组党小组组长的职责。面对全新的挑战,她快速适应并积极探索。在课程建设领域,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前沿教育理念进行巧妙融合,匠心独运地打造出特色鲜明且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显著提升,赵华创新的教学模式也成为学校教学示范的亮点。
在教研工作推进过程中,赵华深知团队协作的力量,积极推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学期,她都雷打不动地上示范课,深入课堂随堂听课,手把手地指导新入职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时刻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她还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公开课观摩与教学经验分享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起成长的坚实平台。在她的悉心引领与耐心指导下,学校多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技能与教育理念方面有明显转变,快速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为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赵华时刻铭记党员的使命,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她精心组织丰富多元的育人活动,把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日常教学中,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带领党小组成员踊跃投身志愿服务,深入社区与贫困学生家庭,传递教育关爱,以切实行动诠释教育担当。
调任高新四小以来,赵华先后被评为高新区优秀教师、高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个人,安康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德润安康好教师等。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她辛勤的付出与深沉的教育情怀。
学生小勇性格内向孤僻,且频繁与同学产生冲突,是个让老师们头疼不已的“问题学生”,赵华持续沟通半学期都没有效果,但她没有放弃。一天早晨,小勇未按时到校,其父母的电话也始终无法接通。赵华就利用课余时间深入调查走访,了解到其父母矛盾激化,母亲离家出走,小勇独自在家照顾妹妹。赵华一面抚慰小勇,一面通过电话对他的父母进行劝解,力促其家庭重归和睦。一段时间过后,小勇满心欢喜地告诉赵华,妈妈回家了!此后,小勇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时常围绕在赵华身旁,与她分享成长的点滴。赵华深知,是爱之匙开启了小勇心中的门,让他重沐生活暖阳。
小军的母亲有智力障碍,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四处做零工维持,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于是,从一年级开始,赵华就经常将自己儿子的衣物送给小军。由于无人监管,小军的学习基础很差,赵华就利用休息时间帮他辅导。在赵华不懈的努力下,小军不仅成绩有了较大进步,还被同学们推选为优秀少先队员,自信的笑容又重新浮现在他的脸庞上。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赵华始终抱着“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的信念,用爱为学生的成长遮风挡雨。
2024年,以赵华事迹为蓝本录制的视频入围教育部教师风采艺术作品征集活动。这是对她多年坚守的高度认可。她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担当,鼓舞了更多教育者在育人征程上奋勇前行,将教育的暖阳洒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