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秋季开学起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

字数:670 2025-03-12 版名:新闻
  本报综合讯(杨菲菲)据《新京报》消息,3月7日,《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 2025—2027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公布。从今年起,北京通过构建多层次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常态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多渠道人工智能教育师资体系等七大方面的21项举措,加快建成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与模式。
  《工作方案》指出,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普及。在课程开设上,学校可将人工智能课程独立设置,也可以与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融合开展。
  其中,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工作方案》明确,要从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数学等学科遴选有兴趣、有基础的教师,形成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队伍。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区、校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转岗培育等方式充实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队伍。还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师资,组建市、区两级“AI教育讲师团”,探索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机制。
  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实施“百千种子计划”,吸引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分批重点培养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领域100位专业名师和1000位骨干教师,辐射带动所有任课教师。对于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教学成果评选、职称评审、绩效保障等方面加大倾斜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