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浅探
□邢宝林
字数:1565
2025-03-09
版名:教育理论
伴随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颁布以及新版中职语文教材的使用,中职语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向更具系统性、整体性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转变,使其实践性更强。
一、专题引领,风格鲜明
新版语文教材中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专题,涵盖了诗词、散文、小说、歌剧等多种体裁,诸如《沁园春·长沙》《风景谈》《荷花淀》《江姐(节选)》等经典篇目。专题从展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力量,到体现革命过程中的团结力量,再到彰显革命胜利后的伟大力量等,让学生能系统且深入地领略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所蕴含的深厚内涵,感受不同阶段革命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围绕“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这一专题,聚焦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使教学目标紧密贴合学生实际情况与课程要求,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
二、网络搭桥,拓宽视野
在中职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依据其内容容量大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例如,在开展“古代诗文选读”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经典篇目外,还可以搜集大量与之相关的拓展文本,像古诗词赏析文章、学者对古代文学流派的解读著作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借助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有关古代文学作品创作背景、历史故事等有声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价值,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如文学论坛、数字图书馆等,去自主查找更多感兴趣的古代文学资料。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古诗词格律知识、意象运用、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特点等语文知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与分析中,有效提升对古代文学经典的赏析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三、传统教学,引导学情
在中职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将讲解、讨论、实践、研究等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不同能力的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在讲解环节,教师针对大单元中的重点知识、难点内容进行系统且详细的阐释。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地分享个人的见解与思考,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作品,拓宽思维视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大单元主题相关的实践任务,如在学习完对话体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等,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在研究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大单元中的某个专题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四、比较阅读,整合能力
比较,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征或性质,帮助我们获取鲜明、深刻的认识。在学习“古代诗文选读”专题时,可以对同为对话体的课文进行梳理与探究,如将《寡人之于国也》《公输》《庖丁解牛》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记言”,虽然目的不同,但本质都是说理。再对它们各自阐述观点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比较,体会譬喻说理、类比说理、寓言说理的艺术魅力,认识诸子散文在说理方式、逻辑思维特点和语言表达风格上的异同,掌握古代诗文叙事说理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多元评价,增强自信
多元评价是中职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方面。终结性评价可以采用考试、书面呈现等形式。此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多元评价,教师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中职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正在不断深入,必将成为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作者单位:陕西省泾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一、专题引领,风格鲜明
新版语文教材中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专题,涵盖了诗词、散文、小说、歌剧等多种体裁,诸如《沁园春·长沙》《风景谈》《荷花淀》《江姐(节选)》等经典篇目。专题从展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力量,到体现革命过程中的团结力量,再到彰显革命胜利后的伟大力量等,让学生能系统且深入地领略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所蕴含的深厚内涵,感受不同阶段革命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围绕“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这一专题,聚焦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使教学目标紧密贴合学生实际情况与课程要求,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
二、网络搭桥,拓宽视野
在中职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依据其内容容量大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例如,在开展“古代诗文选读”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经典篇目外,还可以搜集大量与之相关的拓展文本,像古诗词赏析文章、学者对古代文学流派的解读著作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借助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有关古代文学作品创作背景、历史故事等有声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价值,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如文学论坛、数字图书馆等,去自主查找更多感兴趣的古代文学资料。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古诗词格律知识、意象运用、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特点等语文知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与分析中,有效提升对古代文学经典的赏析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三、传统教学,引导学情
在中职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将讲解、讨论、实践、研究等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不同能力的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在讲解环节,教师针对大单元中的重点知识、难点内容进行系统且详细的阐释。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地分享个人的见解与思考,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作品,拓宽思维视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大单元主题相关的实践任务,如在学习完对话体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等,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在研究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大单元中的某个专题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四、比较阅读,整合能力
比较,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征或性质,帮助我们获取鲜明、深刻的认识。在学习“古代诗文选读”专题时,可以对同为对话体的课文进行梳理与探究,如将《寡人之于国也》《公输》《庖丁解牛》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记言”,虽然目的不同,但本质都是说理。再对它们各自阐述观点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比较,体会譬喻说理、类比说理、寓言说理的艺术魅力,认识诸子散文在说理方式、逻辑思维特点和语言表达风格上的异同,掌握古代诗文叙事说理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多元评价,增强自信
多元评价是中职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方面。终结性评价可以采用考试、书面呈现等形式。此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多元评价,教师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中职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正在不断深入,必将成为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作者单位:陕西省泾阳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