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李莹李晓艳

字数:1558 2025-03-09 版名:教育理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儿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课程游戏化教学,凭借其互动性与趣味性为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开辟了新的路径。笔者将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效实施游戏化安全教育,以期提升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
  讲故事,作为幼儿园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有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故事和经典故事,向儿童传达安全意识,传授保护技能,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和行为习惯。生活故事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经过精心整理和加工,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便于儿童理解和接受。例如,通过讲述幼儿在滑梯上受伤的故事,教师可以向孩子们强调,在游乐场玩耍时要注意安全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生活故事贴近生活,能够引起儿童的共鸣和反思,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而经典故事,作为历史沉淀和传承的文化遗产,富含教育意义。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内容,并通过语言、声音、表情等方式,生动地描绘故事情节。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向孩子们展示安全意识和保护技能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习,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幼儿喜欢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创设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儿童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感知和理解潜在的危险,并学会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例如,在“我们一起过马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搭建真实的马路、斑马线、红绿灯、车辆模型等模拟交通环境,让儿童亲身体验过马路的过程,并学会识别和应对各种危险情况。在居家安全教育“危险的地方我不去”活动中,在活动室内布置了一个模拟高处坠落的情境,通过搭建高台、放置鸡蛋等道具,用高处坠落场景让儿童理解危险,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开展人身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活动中,教师设计了模拟遇到陌生人的情境,让儿童分别扮演幼儿和陌生人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如何正确应对陌生人的接触。通过角色扮演,儿童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在面对陌生人时的应对能力。
  引导幼儿预判风险是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关键。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可以逐步学会分析和判断潜在的危险,并制订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其在面对危险时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在幼儿园中,可以针对常见的活动和场所,如攀爬架、滑梯、各种儿童车辆等开展活动。如通过组织滑梯挑战赛,让幼儿在竞赛中学习如何在滑梯上安全玩耍,包括如何排队等候、如何保持适当的速度、如何在滑下时保护自己等;利用小型玩具车辆,模拟真实交通环境,让幼儿学习如何安全驾驶,包括如何使用刹车、如何观察周围环境、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等;还可以通过安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幼儿在竞赛中复习和巩固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个人卫生等;在幼儿园环境中寻找各种安全标识,如有电危险、紧急出口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寻找这些标识,并尝试自己画标识、贴标识。通过这些具体活动,幼儿能够在实际操作和模拟体验中,逐步建立起对周围环境的警觉性,学会如何预判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在提升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共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和幼儿园应加强合作,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家长应关注幼儿的穿着,避免携带危险物品入园,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家庭中,家长也应注重安全教育,及时消除家中的安全隐患,为幼儿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总之,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家园共育,我们相信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李莹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山中心幼儿园;李晓艳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城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