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 江南春之味

□清小禾

字数:865 2025-03-05 版名:文苑
  暖融融的春日里,总要尝一口时令美食。小小的青团,是江南人心头的挚爱,也是吃进肚里的情怀。每当春风拂面,大地回暖,那熟悉的味道便悄然弥漫进空气中。青团带着春天的气息,像是黏住了整个江南。
  相传远古时期,因为春雷常引起山火,每到那时人们便会熄灭火种,举行祭祀仪式,以求风调雨顺,于是便有了“禁火节”。没有火就没办法加热食物,人们只能吃“寒食”,这也是关于“寒食节”由来的一种说法。吃青团最开始流行于江南一带,寒食节、清明节期间,青团还被作为祭祀食品。古时候人们信奉神明,敬畏祖先,在寒食节期间绝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人们取初春新鲜的艾草,将其汁液混入熟糯米粉中,包裹馅料揉成小团,青团便因其色而得名。这一揉,便揉出了一团春天里浓郁透彻的香气,叫人心醉不已。
  春季食鲜,江南一带,青团飘香。从色彩到滋味,青团都融满了春天的气息。刚出锅的青团,松软的外皮色泽诱人,饱满的馅心鲜美多汁,似嵌在碧玉中的琥珀,一口咬下去,香气浓郁,软糯可口。蛋黄肉松青团的咸甜滋味交融得恰到好处,百吃不厌;马兰头青团的清香配上肉香,春天的气息溢满口腔;豆沙青团香甜顺滑,似春姑娘的心思,绵柔细腻,一如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深沉而持久。每一口青团,都仿佛带着亲人的呵护与关爱,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青团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关于青团的记载:“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如今的青团,大部分是用艾草汁做的,虽说色泽不似用雀麦草汁做的那般碧绿,有些甚至隐隐发黑,却有一种醇厚气息,朴素得令人安心。《本草纲目》中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青团是一道美食,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里,人们常常食用青团来纪念先辈、寄托哀思。同时,青团也象征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如果让我选择一种食物代表春天,那一定是青团。小小的青团,染尽了春日的芬芳,每一口都好似包裹着春之爱意,满载着春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