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而洞幽,写而烛微

—— 读《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字数:1285 2025-03-05 版名:悦读
  □宋宁刚
  对于流行于网络的书籍,我通常持谨慎甚至保守的态度,不大会在第一时间找来阅读。但是,因为我每年都会承担《大学写作》课程的教学任务,对写作类的新书和出版动态依旧较为关注。舒明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以下简称“《大师们的写作课》”)就是我在这种情形下读到的。后来,我决定将之作为教学参考书,大力推荐给学生。
  坦白说,这本书的书名其实并不准确。“大师们的写作课”,顾名思义,应当是大师们讲如何写作的。像大咖书房出品的《大师写作课》就是这样,书中收录了鲁迅、郁达夫、朱自清、许地山等十多位作家关于写作的文章,“在整理后将其进行归类,从总体的写作概念与方法开篇,以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四个分类展开,将文学大师们针对不同文学体裁的写作方法进行归纳,帮助读者系统地学习写作技巧”。《七十二堂写作课》也大致相当,收录的都是真正的文学大师的文章,编者和出版方更多的是做搜集、整理、编辑的工作。所以说,舒明月这本《大师们的写作课》,书名改为“跟着大师学写作”或许更恰当。
  虽说书名有些不相称,副标题我却很赞同——“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这就提醒想要提高写作能力的读者,不仅得读,还得会读,得细嚼慢咽地读、翻来覆去地读,得读到字句的缝隙里去,真正读懂作品的“好”。
  舒明月正是这么做的。她反复阅读、在书里反复提及的作家有:鲁迅、张爱玲、沈从文、汪曾祺、阿城等。正因为读得细致且会读——这二者是互为表里、相互依托的,舒明月的这本书才非常好看,是我过去一段时间读到的同类书中最好看,甚至最激动人心的。这个聪慧的作者的确如她自己所说,“在文学上有异于常人的敏感”,她自己对此也有充分的认识,所以才毅然决然辞掉了体制内的工作,转而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读书、写作与分享之中。换言之,舒明月是真的爱文学,文学似乎也格外偏爱她。
  她生就一双文学慧眼,能从文学大师的作品中读出常人不容易读出的“好”,也能对不同作品中不同样式、不同层级的“好”作出细致入微的甄辨,品评之余也能分出品类格调的差别。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却可以通过她的指引来锻炼、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与判断能力。比如她说钱钟书小说中的比喻“有浓重的段子手气质”“总脱不了抖机灵和掉书袋的感觉”;比如她比较郁达夫的《沉沦》和沈从文的《采薇》时说:“郁达夫固然也是贴着人物写,但贴的是男人,差不多算自传,这就差了一点;而且抒情主体太怯弱了,在封闭的社会里,被自身的欲望和他人的目光推来搡去,比不上沈从文的顽勇,管你什么雨打来风吹去,他自有定力。他像超能洗衣粉一般,涤尽了禁忌与压抑的污渍,交给读者一段崭新洁净、散发香味的……文本,弥足珍贵。”这些文字都令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豁然之感。将分析写得这么清晰透彻,饱满而富有才情,实在少见。在《大师们的写作课》一书中,像这样的锐见卓识比比皆是。
  或许这就是该书被称为“尽是写作干货”、销量达几十万册的原因吧。书中几十篇文章,不仅是读者阅读、写作的绝佳“导引”,它们作为精彩的读书随笔,也是可供读者学习的范本。因此,我曾热情地向朋友们推荐这本书,也期待大家能学着做像舒明月一样的有慧心定见、能洞幽烛微的读者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