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艺术之笔绘美育之梦

——记陕西省西安高新东区小学教师袁瑞琪

字数:1593 2025-03-05 版名:新闻


  □潘 敏
  “教育是一幅长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执笔人,以心血为笔,以立德树人为墨,尽情挥洒。”陕西省西安高新东区小学美术教师袁瑞琪怀着这份热爱,在以美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前行。
   传承与发扬:血脉里的艺术基因
  袁瑞琪的外祖父是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姨妈则是一名当代著名画家。外祖父挥毫时挺拔的身影,姨妈描绘牡丹时的从容优雅,是刻在她记忆里的一幅水墨长卷。
  家庭艺术基因的浸润,在袁瑞琪的大学时代化作系统研习的激情,在工作后则转化为传承弘扬传统美术文化的动力。2017年,袁瑞琪来到西安高新东区小学,成为一名美术教师,并于2023年起担任学校美术教研组组长。
  在学校“全优”课程体系的系统指导下,她与美术组的同事们逐步构建起“润墨”美育体系,立足“帮助每一名学生实现个人最优发展”的目标,通过传承弘扬传统美术文化,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其文化认同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她和同事们组织开展“绘长安 秀一小”绘画创作活动,带领学生开展以碑林博物馆、古城墙等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让家乡古老的文化密码植入当代小学生的血脉中;组织“大手拉小手走进艺术园”活动进行馆校共育,开展四场美术家进校园活动,推动艺术交流。其中,《用彩墨画鱼》主题课采用iPad无线投屏与智能AI绘画集合的教学方式,实现多屏幕、交互式展示,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推动了传统艺术教育的多元化、信息化发展。
  育人与育心:艺术点亮生命之光
  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袁瑞琪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内心追求。“艺术教育绝非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启迪与情感的滋养。”育人更要育心,她希望通过艺术,让学生学会感受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五年级教室里,学生小惠正蹲在地上调整鸟儿的姿态,指导同学们塑造飞鸟的羽翼弧度。初识小惠时,她性格内向,在课堂上总是沉默不语。但袁瑞琪发现,她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立体造型和三维空间的把握非常精准。于是,在校园雕塑大赛中,袁瑞琪鼓励她作为主创人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完成雕塑作品《飞云之上》。在制作过程中,小惠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和创造力。她指导同学们用不同材质塑造出一只只生动的鸟儿,每只小鸟都呈现着不同的飞翔姿态。最终,这件作品在第六届全国青少年雕塑作品展中获得最佳制作奖,还参加了全国巡展。“这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个灵魂破茧成蝶的过程。”袁瑞琪说。
  2024年5月、10月,袁瑞琪分别前往陕西省安康市双河口古镇、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支教。她教学生们用简单的画笔,用树叶、花瓣等材料进行创作。当看到学生们在斑驳的黑板上画出富有创意的画时,袁瑞琪感受到了儿童最本真的艺术表达。她将山区学生的画作带给东区小学的学生,也给山区学生分享城市学生的艺术作品,让美的种子在流动中萌芽。
  初心与未来:永不褪色的教育长卷
  每当走过学校的大厅、荣誉墙、七彩长廊,指尖抚过师生接力创作的艺术作品,袁瑞琪总能听到时光的回响。如今,在西安高新东区小学,她和同事们进行“课堂+社团+活动”三位一体的美育育人实践,逐步建构起涵盖数字化手段的立体化“润墨”美育体系,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让艺术活在当下”的信念。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被评为西安市艺术教育示范校、扎染特色学校等。袁瑞琪的微课、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论文及成果13次在陕西省、西安市微课大赛、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奖。2024年,她还荣获陕西省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展示全能一等奖及五个单项第一名。这些成绩,不仅仅是对她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照亮她未来之路的明灯。
  2024年教师节,袁瑞琪收到美术社团一名学生的礼物——立体绘制的《七彩东校》。立体雕塑的教学楼中间,一盏彩色的灯闪闪发亮。这让她想起外祖父书房里那盏明亮的台灯,它曾照亮自己的艺术启蒙路。如今,袁瑞琪和她的同事们正在点燃更多这样的灯。未来,她期待带着学生们继续探索,用艺术讲述家乡传统文化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传统文脉的续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