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亲情散文里的深情密码
——《背影》《秋天的怀念》教学联读构想
字数:1470
2025-03-02
版名:知行
□陈立坤
这学期,组内第一轮公开课,在年轻老师们的强烈建议下,更换了上一学期年轻老师打头阵的惯例,由我拉开了八年级语文组公开课的序幕。执教内容,我选择了六年前曾精心研读过,课堂上让孩子们和自己都情不能自已、热泪盈眶,之后我有感而发,形成了获奖论文的《背影》。
这一次执教,我对教学设计做了改动。删减了许多容易引发情感共鸣的过渡语,去掉了用自己的父亲举例、印证父爱如山的细节,删掉了课堂结尾情感升华处背景音乐的氛围渲染,就单纯地让学生透过文本,感悟作者对父爱的理解。从孩子们上交的练笔作业来看,不用过于刻意地渲染情境,不用音频的辅助陪衬,不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凭借着经典文本本身的魅力,活动设计精当,孩子们同样会产生浓烈的共情;孩子们喷薄而出的情感共鸣,同样可以肆意挥洒在练笔中。
再次研读教材,改进教学设计,让我不觉想到了前年执教的汇报课《秋天的怀念》。细细想来,二者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同是反映亲情主题,一个是父爱,另一个是母爱。同样的爱之细微,不易察觉,一个渗透在对茶房仔细地再三叮咛中,渗透在最终放心不下亲自为我送行的行动中,渗透在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的动作中,渗透在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的唠叨中,另一个体现在“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挡”这一连串细微的动作和喜出望外的神态中,以及那一句掷地有声、痛彻心扉的期盼中——“好好儿活”。同样的爱之艰难,爱之不易,前者中的父亲承受着丧母、失业、破产三座大山的压迫,后者中的母亲忍受着胃癌晚期带来的身体上的巨大折磨,以及爱子身心俱残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同样是艰难中的隐忍,前者沉重却豁达,后者憔悴而乐观。同样是借助背景进一步渲染艰难,带给读者凄楚悲凉的感受,一个将故事锁定在寒冷的冬,一个将背景定格在萧瑟的秋。同样是借助一定媒介凸显亲情可贵,让之更加含蓄深邃,前者将父爱的传递,呈现在四个“背影”的细节中(忆背影、看背影、别背影、念背影),后者将母爱的表达,寄托在三次看菊花的情节中。同样的爱之震撼,一个从父子冷战八年到最后的和解,一个从暴怒无常到最后的笑对生活。
通过以上发现,笔者大胆尝试,探寻其中蕴含的亲情密码。
概括深情故事
分别简要概括文本中的亲情故事。
观察深情之细微
一篇是父爱的体现,一篇是母爱的传达,虽有不同,但同样细致入微。抓住细节品读,找出最能让你感受到父爱和母爱的细节。
洞察深情之艰难
1.体会爱之艰难。这份父爱或母爱看似平常,却有异于日常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结合两篇文本中父亲或母亲的具体处境,感受这份深情付出的艰难。
2.感悟爱之隐忍。虽然处境都很艰难,父亲独自面对着经济上的困境,母亲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但都未在子女面前呈现出一点消极情绪,体现出了豁达和乐观的一面,结合细节分析这一点。
3.关注故事背景。作者将深情付出的背景定格在了什么季节?为何做这样的安排?
体察浓情之深邃
1.为了让浓情更加深邃,两篇文本都借助一定媒介凸显深情的可贵,从文中找出来。
2.体会四次“背影”的细节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愫?
探察深情之震撼
两份深情分别对文本中的“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让“我”的思想态度发生了巨变,从文中找到依据进行分析。
提示:
1.《背影》可以着重分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两句中的“那时”“聪明”“!”,看到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我”的反应,以及收到父亲来信时“我”的表现。
2.《秋天的怀念》分析三次看菊花的情节中,“我”思想态度的变化。
由于两篇都是名家经典文本,在教学实践中,势必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对其相同点的整合,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创新。
这学期,组内第一轮公开课,在年轻老师们的强烈建议下,更换了上一学期年轻老师打头阵的惯例,由我拉开了八年级语文组公开课的序幕。执教内容,我选择了六年前曾精心研读过,课堂上让孩子们和自己都情不能自已、热泪盈眶,之后我有感而发,形成了获奖论文的《背影》。
这一次执教,我对教学设计做了改动。删减了许多容易引发情感共鸣的过渡语,去掉了用自己的父亲举例、印证父爱如山的细节,删掉了课堂结尾情感升华处背景音乐的氛围渲染,就单纯地让学生透过文本,感悟作者对父爱的理解。从孩子们上交的练笔作业来看,不用过于刻意地渲染情境,不用音频的辅助陪衬,不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凭借着经典文本本身的魅力,活动设计精当,孩子们同样会产生浓烈的共情;孩子们喷薄而出的情感共鸣,同样可以肆意挥洒在练笔中。
再次研读教材,改进教学设计,让我不觉想到了前年执教的汇报课《秋天的怀念》。细细想来,二者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同是反映亲情主题,一个是父爱,另一个是母爱。同样的爱之细微,不易察觉,一个渗透在对茶房仔细地再三叮咛中,渗透在最终放心不下亲自为我送行的行动中,渗透在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的动作中,渗透在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的唠叨中,另一个体现在“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挡”这一连串细微的动作和喜出望外的神态中,以及那一句掷地有声、痛彻心扉的期盼中——“好好儿活”。同样的爱之艰难,爱之不易,前者中的父亲承受着丧母、失业、破产三座大山的压迫,后者中的母亲忍受着胃癌晚期带来的身体上的巨大折磨,以及爱子身心俱残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同样是艰难中的隐忍,前者沉重却豁达,后者憔悴而乐观。同样是借助背景进一步渲染艰难,带给读者凄楚悲凉的感受,一个将故事锁定在寒冷的冬,一个将背景定格在萧瑟的秋。同样是借助一定媒介凸显亲情可贵,让之更加含蓄深邃,前者将父爱的传递,呈现在四个“背影”的细节中(忆背影、看背影、别背影、念背影),后者将母爱的表达,寄托在三次看菊花的情节中。同样的爱之震撼,一个从父子冷战八年到最后的和解,一个从暴怒无常到最后的笑对生活。
通过以上发现,笔者大胆尝试,探寻其中蕴含的亲情密码。
概括深情故事
分别简要概括文本中的亲情故事。
观察深情之细微
一篇是父爱的体现,一篇是母爱的传达,虽有不同,但同样细致入微。抓住细节品读,找出最能让你感受到父爱和母爱的细节。
洞察深情之艰难
1.体会爱之艰难。这份父爱或母爱看似平常,却有异于日常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结合两篇文本中父亲或母亲的具体处境,感受这份深情付出的艰难。
2.感悟爱之隐忍。虽然处境都很艰难,父亲独自面对着经济上的困境,母亲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但都未在子女面前呈现出一点消极情绪,体现出了豁达和乐观的一面,结合细节分析这一点。
3.关注故事背景。作者将深情付出的背景定格在了什么季节?为何做这样的安排?
体察浓情之深邃
1.为了让浓情更加深邃,两篇文本都借助一定媒介凸显深情的可贵,从文中找出来。
2.体会四次“背影”的细节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愫?
探察深情之震撼
两份深情分别对文本中的“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让“我”的思想态度发生了巨变,从文中找到依据进行分析。
提示:
1.《背影》可以着重分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两句中的“那时”“聪明”“!”,看到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我”的反应,以及收到父亲来信时“我”的表现。
2.《秋天的怀念》分析三次看菊花的情节中,“我”思想态度的变化。
由于两篇都是名家经典文本,在教学实践中,势必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对其相同点的整合,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