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视角下考试焦虑的化解策略

□高文齐

字数:1910 2025-03-02 版名:知行
  ▶案例1
  期中考试时,一女生举手求助,称头疼、呼吸不畅。根据情绪ABC理论分析,这是对考试认知偏差所致的考试焦虑的躯体化症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先安抚她的情绪,引导她深呼吸,并调整其对考试的看法。通过调整认知,她成功缓解了焦虑,顺利完成了考试。
  ▶案例2
  在任职副班主任时,我发现一同学课上打瞌睡,询问得知他因考试焦虑而失眠。我安慰他考试前紧张正常,且他以往成绩不错,应相信自己。他提到父亲批评他考得不好,说他“假努力”。在合理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后,我及时与家长沟通并给出建议,该同学的考试焦虑得到改善。

  初中生考试焦虑现状及危害
  面对考试时,适度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在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焦虑的情况,这不仅会对考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案例2中,学生因在备考过程中,缺乏自信,对考试失去信心,自我效能感严重降低,导致备考过程中学习的效率极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考点提取失败、情绪紧张、问题解决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案例1中,学生考试焦虑状况较重,出现头疼、呼吸不畅等躯体化症状。
  初中生面临较大学习压力,情绪控制尚不稳定,承受力有限,对挫折、困难、焦虑等问题反应敏感。调查显示,初中生考试焦虑情况普遍,焦虑频发,严重者甚至有自残行为。我们应充分认识考试焦虑的危害,深入分析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进而不断更新优化干预措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
  初中生考试焦虑化解策略
  1.自我调节。在学习过程中,考试是常有的事,不少同学会被考试焦虑困扰。其实,只要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缓解因考试带来的焦虑。
  提升自我效能感。提升自我效能感是缓解考试焦虑的有效途径。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否成功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拥有积极的信念能有效缓解焦虑。积累成功经验,观察并学习优秀者的做法,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以及通过运动、深呼吸等方式唤起积极情绪,都是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端正考试动机。学会调节面对考试时的心态,端正考试动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更有利于成功。因此,学生应将考试视为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的机会,而不应该过度关注成绩和排名。正确的考试动机有助于学生专注于知识的积累和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行为调整。当面对考试焦虑时,有效的行为调整不可或缺。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培养学习习惯;劳逸结合,适当放松身心,适当运动,让身体和大脑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学会交往和倾诉,当出现考试焦虑的情况时,可向家长、老师、朋友倾诉;在和考试环境相似的场景下进行模拟考试,练习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和答题顺序等技巧,降低对考试的陌生感和焦虑感。在案例1中,通过端正动机和行为使得学生的焦虑得以缓解,这充分说明了学生自己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的方法,有助于在面对考试时维持稳定的情绪。
  2.关注心理感受,提升心理弹性。高心理弹性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对于考试具有积极的认识。同时他们对自己也充满自信,在面对学习和考试压力的时候,善于利用资源积极主动地去应对考试,能够主动关注积极信息,从而降低考试焦虑带来的不良影响。但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弹性,不能只依靠其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一起努力。
  家庭方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人生加油站,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家长要营造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或者制造紧张的家庭关系;多方面衡量孩子;给予情感支持,当孩子表达不良情绪时,耐心倾听并尝试用积极的方式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合理安排生活,帮助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案例2中的家长应尊重孩子,避免盲目指责或放任不管,引导孩子进行合理归因,避免孩子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
  学校方面。学校层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合理安排考试,控制考试的频率和难度;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为有考试焦虑问题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开展各种减压活动。
  社会层面。社会环境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不容小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改变教育观念宣传,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榜样,表彰在各个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提供资源支持,如公益心理辅导、减压活动场所和项目等,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当来自外界的压力减少,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时,压力知觉相应降低,考试焦虑情况也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