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数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刘英英

字数:1483 2025-02-23 版名:教育理论
  数学作业设计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深挖与创新,却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延伸——作业,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仍然停留在一些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的题目类型上。这与新课标理念是完全不符合的。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做法。
  一、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大作业监管力度
  1.学校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着教师作业设计素养的高低。因此,学校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组、备课组的常规教研活动中。让教师在学校的精细管理下,增强作业设计意识和能力。
  2.在作业检查与评价制度中增加作业设计内容,关注作业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并及时反馈。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扬激励,薄弱的教师可帮扶指导,促进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快速提高。
  3.建立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评比制度。定期开展作业设计评比活动,并进行经验成果交流,调动数学教师作业设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增加提升作业设计素养的内容
  1.在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中增加提升作业设计素养的内容。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除指导教师加强钻研教材,领悟教材设计意图外,还要注重带领教师研究习题,明确每一道习题考查的知识点。教材上一道道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习题,完整演绎了每节课知识的形成过程。只要教师明确每道习题考查的知识点,就能精准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高质量的作业。
  2.在教学反思中增加“作业设计”反思内容。在每日的教学反思中,明确增添“作业设计”反思内容,引导教师从设计意图、学生完成情况和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反思。坚持每日进行作业设计反思,有助于促进教师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作业设计理念,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改进,不断突破,从而积累丰富的经验,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能力。
  三、在常规教研活动中增加提升作业设计素养的内容
  在每周常态化教研活动中,利用5—10分钟,开设专项作业设计交流活动。每次活动安排一位教师分享本人的作业设计,从设计意图、设计亮点和存在困惑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促进教研组作业设计水平整体提高。
  四、在研讨课等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加提升作业设计素养的内容
  在学校各项研讨课、观摩课、赛教课等活动中,从活动方案、课堂教学、评分细则、课后研讨等方面,增加作业设计素养提升方面的内容,注重把作业设计体现到每项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学校有意识的引领,带动教师钻研作业设计,明确作业设计目标和依据,并通过批阅和评价调整后期教学目标和作业设计目标,进一步促进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高。
  五、开展作业设计专项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1.开设作业设计专题研究
  在学期教研日活动中,设置作业设计主题教研活动,分不同领域,从新授、练习和复习等不同课型入手,专项研讨如何进行作业设计,从而促进教师作业设计水平整体提升。
  2.开展教师作业设计评比活动
  每学期定期开展一次作业设计评比活动,可以分学期分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交替轮流评比,既体现教研组对作业设计的统筹性和指导性,同时又能调动教师个人作业设计的积极性。对于推选出的优秀作业可以收集整理,制作成优秀作业设计集锦,供数学教师后期参考借鉴。
  3.举行专项作业设计经验交流分享活动
  作业设计评比活动后,举行专项作业设计经验交流分享活动,分别从教研组到教师个人两个层面分享好的经验、做法,并推广至更多教研组、教师。
  数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高,能促进教师进一步精准领悟新课标理念,钻研教材,提高教学效果,最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水流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