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阅读魅力,成就课堂精彩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字数:1605 2025-02-23 版名:教育理论
  □张玲玲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开拓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培养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注重阅读技巧的指导、阅读视野的拓展,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识不够清晰,教学方法单一,教学重点也更加侧重于对文章的分析,因此,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现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感悟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根底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还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情趣、文化积淀、语言开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诸葛亮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周瑜心胸狭窄、嫉妒心强;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由于学生已经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对话,在交流时,有学生提出:“鲁肃并不忠厚老实。因为他不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周瑜撒谎,不把诸葛亮借船的事说出来,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设计陷害诸葛亮,也没有告诉诸葛亮。要不是诸葛亮神机妙算,那么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试想,没有对文本的充分感悟,能提出这样一个独特的看法吗?
  二、培养创造力是阅读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大家都说狐狸是个狡猾的坏东西,专门欺骗其他小动物。可是有个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它能够想方设法从乌鸦的嘴里得到肉,我们应该学习它遇事多动脑筋。这位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这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其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三、技巧指导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小学生阅读技巧的缺失,往往导致他们在阅读文章时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文章内容。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阅读技巧时,一定要帮助学生区分细读、粗读、精读等几个概念。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什么文章适合精读,哪些段落又适合粗读。例如:我让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让一组学生进行粗读练习,另一组学生进行精读练习。可以给两组学生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对于一些进行粗读练习的学生,我规定他们在五分钟内浏览全文并回答一些问题。再适当延长精读练习学生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在阅读文章后描述卖火柴的小女孩死前的心理活动,通过回答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
  四、视野拓展是阅读教学的必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仅限于课文内容的阅读,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阅读更多适合小学生的课外文章。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例如学生在阅读《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后,一个聪明勇敢、机智快乐的闰土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通过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故乡》,学生在进行此篇文章的阅读后就会发现少年时期的闰土与中年时期的闰土有着很大的变化。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多元评价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向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老师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个性化的阅读评价。如上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人或事或物,并说一说理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应注重学生参与的意识和评价的个性化,及时发动学生展开互评与自评,使评价成为一种主动参与、自主交流的过程,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凸显课程目标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这不仅是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一种独立思考的方式,养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