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小学音乐交融的技巧

□车爱霞

字数:1585 2025-02-23 版名:教育理论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音乐课堂不仅要关注音乐学习技巧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的培养。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将古诗词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音乐课堂增添活力,又能增添音乐教学的美感,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
  一、回顾经典诗词,解说古诗词与音乐的历史渊源
  音乐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与音乐一直都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许多古诗词创作中运用到了平仄押韵的语言技巧,而音乐可以将这种语言技巧与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融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韵律之美。古诗词常用拟人、比喻、象征的手法表述作者的情感,而音乐采用旋律的波动与节奏的变化渲染情感,实现情感外溢,塑造人物形象。至今广为流传的许多古诗词中都包含着音乐元素,体现着“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相融境界。《春秋·古乐篇》中就有将诗歌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记录,后来的宋词与音乐完美契合,使得古诗词更加容易被人们吟诵、传播,也为宋词的传诵奠定了基础。
  二、营造学习氛围,引领学生吟唱古诗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音乐演唱与古诗吟诵巧妙融合,是一种非常有深度、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教师利用乐器配乐、音频伴奏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将古诗词融入音乐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从营造良好氛围开始,引导学生在音乐聆听中感受乐曲的美妙,体会诗词的意境,体悟诗词的底蕴。如学唱《花非花》时,教师先用古筝弹奏歌曲的主旋律,带领学生领略歌曲的意境;接着引导学生反复吟唱,感受古诗词的音律与节奏;然后加入旋律和音调,结合音乐中的延长音和旋律下行等元素进行吟唱练习。如此,学生在吟唱中才能体悟到古诗的意境美与音乐的旋律美,为其审美能力的提升与未来的艺术创新奠定基础。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古诗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古诗词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瑰宝,既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又是高雅情趣涵养的源泉。课堂上运用音乐形式演绎古诗词,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巧妙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探究力与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音乐素养。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应结合现代技术,不断创新古诗词与音乐教学相互融合的方法,带领学生体会诗词与音律相互融合的精妙之处。教师可充分发挥视频教学资源形象、直观、生动、感召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感悟诗意,达成情感共鸣,实现思想共鸣和驱动思维创新。以《敕勒歌》这首古诗为例,教师预设“高远的蓝天纯净如洗,空旷的草原一望无际,风儿吹过,隐约可见成群的牛羊在安静地吃草……”的教学情境,随后通过播放视频实现人景相融,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方草原独特之美。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在音乐视频的伴奏下学唱这首诗歌,让学生在歌唱中体会音乐的旋律之美与古诗词意境之美。
  四、鼓励改编创编,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古诗词与音乐教学巧妙融合,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能让学生结合音乐表演重新演绎古诗,对于提升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古诗改编成曲子,教学生吟唱合唱,让学生通过音乐旋律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如将《长歌行》改编成一段节奏明快的音乐律动,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吟唱和舞动。如此,学生既体会到了音乐学习的快乐与愉悦,又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达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歌唱经验,对歌词或旋律进行部分改编,或者根据古诗词的情感创编整首歌的旋律,让学生在诗词歌曲的改编创编中发展创新思维,体会中国独特的音乐文化。
  总而言之,将古诗词融入音乐课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词的意境,体会音乐的内涵,促进学生艺术与修养的共同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宝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