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中“鸳鸯”—鲎

□ 黄宗慈

字数:1462 2025-02-19 版名:文化
  
  在神秘莫测的海洋世界里,生活着一种古老的生物——鲎(hòu)。它们就像从远古穿越而来的使者,背负着地球数亿年的历史与秘密。
  鲎是肢口纲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鲎有四只眼睛,就像一颗颗镶嵌在脑袋上的宝石,头胸甲前端有0.5 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非常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哪怕是一丝细微的水流波动或者光线变化,都逃不过鲎的“法眼”。它们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用来日常视物。鲎的运动方式十分奇特,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它们往往采用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用尾剑和最后一对步足推动身体的方式前进。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进化、或灭绝,唯独鲎从4 亿多年前至今仍保留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是当之无愧的“海洋活化石”。
  鲎还被誉为鱼类中的“鸳鸯鱼”,它们一旦找到伴侣,便会履行“一生一代一双人”的承诺。进入产卵盛期,多数雄鲎会抱住雌鲎成对爬到沙滩上挖穴产卵。数周后幼体从卵中孵出,长约 5毫米,以贮存的卵黄为营养来源。第二幼体期的个体已有一条短小的尾节,以小型动物为食,在泥滩中越冬。第三幼体期的个体形似微小的成体。幼体经蜕皮进入下一个幼体期,每次蜕皮后体长会增加约25%,9—12年间约蜕皮16 次达到性成熟。到了这时,成对的“情侣”就会一起游向浅海,在那里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
  此外,鲎的血液也有着令人惊叹的神奇之处。鲎的血液是蓝色的 ,这是因为其中含有铜离子,而常见的血液为红色是因为含有铁离子。
  鲎血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颜色,还因为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医学价值。科学家们发现,鲎血能够迅速检测出细菌和内毒素的存在。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专业委员会主任舒雨雁说:“血液呈蓝色的鲎在医学研究中有独特作用。用鲎血制成试剂,再滴入注射液,若试剂立即凝固或变色,就说明注射液内含有使人发热、休克甚至死亡的细菌类毒素。”
  鲎试剂检验法最早出现在1956年,由美国的贝格博士偶然发现。他用无菌蒸馏水将鲎的变形血球胀破后,萃取出溶质,这种溶质与多种革兰氏阴性菌或煮沸后的革兰氏阴性菌(因为内毒素属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结构的一部分,不像外毒素会因高热被破坏)结合后,会产生一种果冻样的半透明胶状物质。因此当受检医疗用品或注射液被革兰氏阴性菌污染时,鲎试剂能够快速检测出来。
  在此之前,如果要进行相同的检测,必须将受检样品或溶液注入兔 子或其他哺乳动物体内 ,等待 48 小时后观察受测动物的体温是否升高,来判断受检样品是否存在内毒素污染 ,此法不但费工耗时,且与科学界提倡的减少动物实验的理念相左。因此,鲎试剂检验法不但符合动物保护精神,更有操作方便、检测迅速的优势。
  尽管鲎在地球上生存了数亿年,但如今它们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海水污染、过度捕捞、栖息地丧失等问题,都让鲎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过度采集鲎血也对这一种群产生了毁灭性打击。随着鲎种群数量的不断减少,我国已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国台湾、香港等地也设立了鲎保护区。但仍有不少不法分子乱捕滥杀,另有部分甲壳素厂家大肆低价收购小鲎用来制造甲壳素,这也是造成鲎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远古来客”,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建立保护区、限制捕捞、加强监管等,都是为了让鲎能够在海洋中继续自由自在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