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屋脊上播种希望

—— 我的援藏故事

字数:1478 2025-02-19 版名:成长
  □李龙强
  在广袤无垠的雪域高原上,我用汗水与执着为笔,书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援藏篇章:这是一段满溢着勇气、坚持与无私奉献的旅程,亦是我人生中最为珍贵、永生难忘的一页!
  2024年4月下旬,当我收到陕西省需要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的消息时,内心那股为教育事业做点儿贡献的渴望瞬间被点燃,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此期间我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学校邓浩校长的全力支持,经过层层遴选,我踏上了这条意义非凡的援藏之路。
  5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信念,我以陕西省第十一批短期援藏(一年)专业技术人才的身份,毅然奔赴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的普兰县。
  抵达普兰县时,高原反应如影随形,头痛、胸闷、乏力、失眠、腹泻……种种不适考验着我的身体与意志。但当我走进校园,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所有的痛苦瞬间烟消云散。他们清澈而炽热的眼神,是我前行的不竭动力,让我在这片土地上坚定地扎根。
  在普兰县的日子里,我一边克服高原反应,一边马不停蹄地走访当地的巴嘎乡小学、霍尔乡小学、多油村小学等基层学校,在交流中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当地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只为提升教学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我深知,教育是改变命运的灯塔,我要在普兰县孩子们的心中点亮这座灯塔!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援藏期间,我所在学校和“西安市贾玲名师工作室”为我提供了优质资源与丰富信息,给了我强大的专业支持。在陕西—西藏阿里教学教研交流活动中,我多次向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贾玲副院长请教,向莲湖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张建成老师请教,他们都热情且及时地为我答疑解惑,并鼓励我积极探索,创新开展工作,我也在每一次教学指导和交流活动中,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努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受到当地学校和老师们的欢迎和好评。
  除教学工作外,我还在普兰县教体局承担了部分行政工作。从全县教育教学教研计划的安排到整体教学质量提升方案,100余份重要文件由我负责起草,我不敢有丝毫马虎,每一项工作都全力以赴。为了给教师们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和成长机会,我还积极组织主题教育宣讲、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为普兰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为县域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
  令我欣慰的是,我通过多方努力,成功为普兰县幼儿园筹集到价值43000余元的书架整理柜,为多油村小学捐赠100套冬装,给巴嘎乡小学送去400册图书。看着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灿烂笑容,我深切感受到自己付出的价值,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在陕西—西藏阿里联合举办的“国培计划”暨“组团式”教育人才送教培训活动中,我代表陕西教育工作者汇报展示。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援藏工作是跨越地域的文化交融,“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我们用智慧碰撞出火花,为普兰教育带来更美好的希望。
  在援藏期间,我也收获了荣誉,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普兰县委、县政府、县教育(体育)局授予我“先进短援干部”和“援藏优秀人才”称号,这是对我工作的高度认可;我先后担任县域爱国主义演讲比赛评委、“推普月”普通话推广大使,获得阿里地区“援藏计划”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班“优秀学员奖”等。
  “一次高原行,一生援藏情。”短暂的援藏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教会我面对困难保持乐观,让我明白追求理想要勇往直前,更让我懂得无私奉献的价值。“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是老西藏精神,在这里,我学会了坚韧,见证了文化共融,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无论未来身处何方,我都渴望有机会再次回到这片热土,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