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地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张媛媛 刘调红
字数:1544
2025-02-16
版名:教育理论
阅读是英语课程的关键要素,它在落实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课的有效开展。
思维品质是英语语言核心素养的关键维度,它反映学生语言发展的心智特征。由美国的大卫·海勒博士开发的思维地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旨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发散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深入分析语篇后,根据语篇的特点,将思维地图融入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知识,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作铺垫。近几年,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以思维地图为媒介,落实思维技能的精细化训练。
一、在读前环节,运用思维地图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
根据建构主义主要观点,学习是一个意义构建的过程。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构建成的。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也是建立在先前认知与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需要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在进行阅读教学前,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用思维地图进行预习,实现学生旧知与经验的有效激活,为阅读教学中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作好铺垫,促进学生的意义构建。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 nit1 Section B 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 为例,该文是介绍学习方法的语篇。在阅读教学前给学生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用圆圈图进行头脑风暴,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列出自己所知道的好的学习方法,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及同伴的学习经历,能唤醒学生记忆中有关学习方法的认知和习得经验,为进一步通过语篇学习探索科学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二、在读中环节,运用思维地图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
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语篇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具有直观特点的思维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在阅读教学中合理使用思维地图能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外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3 I’m more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B Reading是关于自己与朋友异同的组合阅读。语篇中三个同学介绍了自己与好朋友的异同点,并在好朋友是否有必要与自己相同方面阐述了观点。语篇中第一个名叫Larry的同学讲述了自己的好朋友与自己一样安静、喜欢学习。文中用了明喻修辞。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比Larry和好朋友Yu-an Li后,教师提问“What do youthink a good friend is like?”,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友情,并通过气泡图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知到友情的珍贵,并对单元主题意义进行深入探究,逐渐明晰自己的择友观。
三、在读后环节,运用思维地图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思维地图是思维可视化的一种体现,它既是思维训练工具,又是思维评估工具。在读后环节,教师运用思维地图既可以评估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B Reading为例,该语篇是两位家长受邀写给杂志社的文章。针对青少年是否应该做家务这一话题,两位家长分别阐述了自己观点及理由。梳理了两位家长的观点之后,在读后环节,学生就问题“Should teenagers dochores in your opinion? Why orW hy not?”分正方和反方开展辩论活动。正方观点是“Teenagersshould do chores.”,反方观点是“ Teenagers shouldn’t do chores.”。教师引导学生以树形图的形式呈现双方观点,通过辩论的方式提高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读后的辩论赛活动中运用思维地图也可以梳理学生的观点,考查学生对语篇内容的内化程度与应用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由低阶向高阶发展。
综上,合理地用思维地图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加强学生使用思维策略的意识,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平台,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杨陵区高新初级中学)
思维品质是英语语言核心素养的关键维度,它反映学生语言发展的心智特征。由美国的大卫·海勒博士开发的思维地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旨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发散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深入分析语篇后,根据语篇的特点,将思维地图融入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知识,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作铺垫。近几年,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以思维地图为媒介,落实思维技能的精细化训练。
一、在读前环节,运用思维地图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
根据建构主义主要观点,学习是一个意义构建的过程。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构建成的。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也是建立在先前认知与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需要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在进行阅读教学前,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用思维地图进行预习,实现学生旧知与经验的有效激活,为阅读教学中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作好铺垫,促进学生的意义构建。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 nit1 Section B 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 为例,该文是介绍学习方法的语篇。在阅读教学前给学生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用圆圈图进行头脑风暴,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列出自己所知道的好的学习方法,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及同伴的学习经历,能唤醒学生记忆中有关学习方法的认知和习得经验,为进一步通过语篇学习探索科学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二、在读中环节,运用思维地图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
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语篇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具有直观特点的思维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在阅读教学中合理使用思维地图能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外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3 I’m more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B Reading是关于自己与朋友异同的组合阅读。语篇中三个同学介绍了自己与好朋友的异同点,并在好朋友是否有必要与自己相同方面阐述了观点。语篇中第一个名叫Larry的同学讲述了自己的好朋友与自己一样安静、喜欢学习。文中用了明喻修辞。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比Larry和好朋友Yu-an Li后,教师提问“What do youthink a good friend is like?”,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友情,并通过气泡图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知到友情的珍贵,并对单元主题意义进行深入探究,逐渐明晰自己的择友观。
三、在读后环节,运用思维地图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思维地图是思维可视化的一种体现,它既是思维训练工具,又是思维评估工具。在读后环节,教师运用思维地图既可以评估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B Reading为例,该语篇是两位家长受邀写给杂志社的文章。针对青少年是否应该做家务这一话题,两位家长分别阐述了自己观点及理由。梳理了两位家长的观点之后,在读后环节,学生就问题“Should teenagers dochores in your opinion? Why orW hy not?”分正方和反方开展辩论活动。正方观点是“Teenagersshould do chores.”,反方观点是“ Teenagers shouldn’t do chores.”。教师引导学生以树形图的形式呈现双方观点,通过辩论的方式提高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读后的辩论赛活动中运用思维地图也可以梳理学生的观点,考查学生对语篇内容的内化程度与应用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由低阶向高阶发展。
综上,合理地用思维地图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加强学生使用思维策略的意识,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平台,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杨陵区高新初级中学)